关注山西:中国新特区之梦想与速度
- 2010-12-15 11:12:287138
关注山西——中国新特区之三大综改区的成功实验
从2005年6月21日上海浦东新区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的六年时间内国家前后共批准9个综改区成立。与之前获批的综改区不同的是,山西是以单独省份被批准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
但是作为后来者,山西值得庆幸,之前八大综改区的经验,无疑将为山西提供更多可以复制的样本。
重庆“给力”城乡改革
伴随着获批综改区,成都、重庆这两大“西南重镇”开始了自己的试验道路,而其定位也很明确,就是锁定在“统筹城乡改革”上。不过在试验的过程中,重庆这个*,在城乡统筹上也已取得些许成绩。
按照制定出的统筹城乡改革方案,重庆早已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等六项制度改革。它们的目标定得很高,要到2020年实现三项“硬性指标”——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4∶1降到2.5∶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46.7%上升至70%。
可以说,川渝两地是国内农民工输出大省,而重庆还专门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重庆市*副主任徐强之前就表示,到2020年,重庆市将有1000万农民工进城变为新市民,政府将为此在六个方面实行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作为改革试验区的先行示范区,重庆九龙坡区也制定了12个配套制度,以解决农民变市民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权益不平等问题。在该区委书记刘光全看来,“城乡统筹改革难点在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如果农民进城没有享受相应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城市户口只是一张废纸。”
在重庆这个城乡收入悬殊的地区,统筹城乡改革的落脚点直指民生问题。无论是倡导“一人一天一元租金”的“阳光公寓”,还是启动的三个充分就业试点村,都可以说是为民着想。另外,从启动农村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以来,重庆市有农村居民的39个区县已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60多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低生活保障。
“两型社会”带动华中经济
在成都、重庆获批综改区半年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也如愿加入综改区行列,而这也是国家在中部省份设立“特区”,同时也预示着国内综改区的选取范围从之前的一个城市或城市的一个特定区域,转变为辐射范围更广的城市群。
按照国家的要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应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而两个城市群又各自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宜的政策,其中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涵盖多个方面,辐射范围更加大局性。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依托武汉市的主体地位,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 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
之前,武汉城市圈就规划今年目标时指出,基本实现城市圈内外的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通信网的现代化;长株潭3 5城市群按照“交通同环、能源同体、生态同建、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五同”要求,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结合起来,对湖南污染物排放为密集地区的长株潭地区,在治理流域污染的过程中实现重、化工业的升级。
老工业基地走出新路
中部两大城市群获批综改区,可以说成是国家对综改区的大胆试验,但沈阳经济区辖区内的城市圈就是成功的延续。从另一方面而言,山西此次获批又算得上是沈阳综改区的延续。同样是传统工业地区,同样亟待转型变革。
国家在批准沈阳综改区时,对该区域配套改革试验定义非常明确,“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可以说,随着经济的一体化,辖区内所包括的八市百姓将真正地融为一家人,实现的目标也更加的宽广,“一元化”的户籍制度、一小时的交通圈、“同城化”的公积金贷款、共享的教育资源、统一的就业市场、一体的招商引资和旅游市场,为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蓬勃发展的明天拉开了序幕。
除此之外,16项配套政策措施支持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其中包括实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等变革,全面实现8个城市的“一体化”。(李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