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 燃油汽车仍是主导

2014-11-05 11:11:132657
来源:中国重工机械网
  导读: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和*陆续公布了第二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在大部分人看来,在国家如此政策导向下,新能源汽车应该能再次火爆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又是哪些原因导致新能源汽车遇冷?
  
  事件:
  
  正在武汉一家汽车4S店看车的黄先生颇为犹豫:当地政府新出台的电动汽车现金补贴政策让他有心出手,“但总体价格优势还是小”。
  
  黄先生算了一笔账:“我看中的这款电动汽车售价20多万,国家能补贴我4.75万元,武汉政府补贴金额与国家保持一致也是4.75万,这样我自己还要掏十几万。”如果是买燃油汽车,市场上这个价位也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像黄先生这样持币观望的消费者还有不少,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承担“吃螃蟹”的风险。
  
  虽然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升温,前9个月累计销售3.81万辆,同比暴增2.8倍,但相对于中国现在每年约2000万的汽车销量,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还很小。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大多集中在公交、出租、环卫及企事业单位,真正面向私人消费者的电动汽车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
  
  武汉三环骏通4S店销售经理陈曦说,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还是新生事物,中国乘用车市场主力需求大的价格区间在8—18万元,“消费者手中有20万,他首先考虑的不是电动汽车”。
  
  而另一位市民程先生表示:“20万左右,就可以买到一辆性价比很不错的汽油车了,那就没必要把钱花在一辆连充电都还存在问题的电动车上面。”程先生表示,他近期有购车的打算,但是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在充电桩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之前,不会考虑电动车。
  
  新能源汽车为何一直“叫好不叫座”?
  
  从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6万辆和1.28万辆。而今年,据行业内的乐观估计,这两个数字有望突破1.5万辆,但这个成绩与“到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目标仍有天壤之别,更遑论达到第二阶段产销200万辆的天文数字了。
  
  其实从一开始,新能源汽车计划就注定了要面临尴尬的结局。原因很简单,在市场决定一切的现代商业社会,必须以真正的市场导向研发产品,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却在产业技术尚未定型的情况下,就以行政方式框定了“电动汽车”这个发展方向,完全脱离了市场。此外,整个计划也被赋予了带领中国汽车制造业“弯道超车”发达国家的历史使命,结果可想而知。在政府的发展策略下,政府的补贴政策应运而生,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凭空起步的新能源汽车由于缺少工业标准和明确的技术路线,生产企业只能选择政府看好的技术,在研发上裹足不前。
  
  虽有高额补贴但政策分布不均衡
  
  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也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然而行业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却并未成市民心目中的宠儿。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标准不同,电动汽车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迟迟难以打破。正是如此,国家的鼓励也成了惟一令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亢奋的“吗啡”,造成了如今的“政热市冷”局面。
  
  大众充电问题是关键
  
  试想一下,要让新能源真正驶入寻常百姓家,免税优惠自然是值得大力提倡。但现实情况又如何?按照一辆20余万的新能源车,能享受9万左右的优惠来看,确实非常诱人。然而,消费者的头脑也很清醒,买了车去哪里充电?
  
  为了眼前的优惠,买一辆“麻烦”车,消费者肯定认为不划算。所以,新能源车的销售业绩难看,充电是关键。只有将充电的问题解决好,将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做好,将实惠的价格调整好,新能源车才能成为市民所认可。
  
  目前,武汉市已建成三角湖等4座大中型充电站,建成167只交流充电桩。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底之前,武汉供电公司还将投入4430万元建设1280个充电桩。
  
  相关优惠细则落地难
  
  “从上半年的销售状况来看,武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武汉*车购税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趋势良好,但他也坦言,“目前武汉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并不多。”
  
  早在5月份,武汉市就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九大优惠政策,“但是3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后,这些优惠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优惠细则还没有出台,车主们也没法享受到具体的优惠。”湖北省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杨克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的完善,需要多部门协调,才能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武汉市*相关负责人阮聪也透露,“相关优惠细则快将于本月底出台。”
  
  备选车型少 消费者担心购车用车成本高
  
  目前真正能消费者选择的只有寥寥几款车。在可选车型受限的情况下,不少消费者更愿意以静制动,看清情况再出手,毕竟这可是真金白银数十万的消费。与此同时,“混合动力、电动车等使用成本高”仍是许多人的看法,以致观望气氛浓厚。
  
  其实,许多人在买车前都有一个习惯:看看路上什么车型多,就买什么车。他们希望选购到认可度高、维修方便、价格便宜的产品。这恰是混合动力、电动等节能、新能源车的短板。
  
 

上一篇:国内大油轮交付 谁将成广船后又一奇迹

下一篇:油价持续下跌将带动VLCC油轮供不应求?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