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迈向“大而强”时代

2014-05-15 10:05:392043
来源:中国重工机械网
  导读:在对外承包工程规模逐年增大、占业务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各专业领域大显身手,已成为承包工程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同时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但资金方面存在的瓶颈有待突破。
  
  一改以往大而不强的状态,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行业正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健步迈向“大而强”时代。日前发布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对外承包工程规模逐年增大、占业务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各专业领域大显身手,已成为承包工程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迈向“大而强”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每年发布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报告,今年发布了英文版报告。“我们期待通过发布行业发展报告英文版,增进合作伙伴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帮助中外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迟长海表示,“报告从市场分布、领域分布、企业实力等不同角度切入,对2013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业务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
  
  业务增长依旧强势

  
  目前,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三种主要形式,即对外承包工程、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而对外承包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形式。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对外承包工程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促进国产设备出口和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改善双边关系,执行我国经济和外交战略的重要作用。
  
  对外承包工程面对的是市场,客观上受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尽管面对市场疲软、资金瓶颈犹存等不利因素,我国去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业务规模再创新高:新签合同额1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较2012年增加近4.9个百分点;带动国内货物出口约160.1亿美元,同比增长8.4%;带动国内劳动力输出27.1万人。
  
  截至2013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74.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0785.0亿美元。
  
  在实现连续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布局也呈现出新的亮点,市场分布呈多元化发展。亚洲和非洲市场仍在业务中占主要份额,拉美和欧洲市场业务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在拉丁美洲,中国企业2013年新签合同额达183.2亿美元,同比增加25%;在欧洲市场,中国企业新签合同额114.2亿美元,同比增加32%。
  
  竞争力显著增强
  
  企业是行业的基础组成单元,是市场重要的主体。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企业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在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推手之一。
  
  报告指出,2013年,55家中国企业入选ENR250强承包商排行榜,在水利建设领域*榜单中占三席,电力工程领域*榜单中占四席。另外,在高铁、电信、风电、核电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因技术、能力和经验出众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2013年,中国企业承揽的大项目数量有所上升,签订了393个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合同(比2012年增加64个),占当年合同总额的66%;签订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91个,较2012年增加98个。我国企业在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房屋建筑、石油化工、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承揽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中国企业的对外承包项目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传统的施工总承包业务继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市场角色,但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承揽BOT、PPP等特许经营类项目,如中国交通以BOT方式承揽了牙买加高速公路项目。
  
  投融资瓶颈有待突破
  
  目前,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建筑领域共同面临的困境。中国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参与力度不足。
  
  面对企业越来越强烈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项优惠贷款、成立专项基金、倡议设立金融机构等方式在融资关键环节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切实便利。公开数据显示,国内金融机构对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支持力度正不断加大,资金支持达到了的力度,2012-2013年信贷项目的规模达300亿美元左右。
  
  然而,我国现阶段对企业海外投融资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仍不足。主权担保的融资模式过于单一、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申请资金支持设置的门槛过高、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发展相对滞后、海外风险管控机制还不健全等都从不同角度导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转型发展遭遇投融资瓶颈。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对此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细化针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特点的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地;相关金融保险机构也应积极推出适应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创新产品,帮助中国企业紧跟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发展潮流,为工程承包企业海外投融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共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柳工在北美开创新局面 人才本地化建优势

下一篇:三一挖掘机借势出海 一季度海外销售近3亿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