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重组须破解四大困局
- 2010-12-28 09:12:451615
2010年,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等五大发电集团都在大力扩充自己的煤炭产能,其中中电投的煤炭产能高达7275万吨。
今年8月底,*常务会议提出,鼓励煤矿企业与电力等其他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乘着政策的东风,电企在煤炭行业的地盘必将日益扩大。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五大发电集团控股和参股的各类煤矿总产能将超过4亿吨。
为何电力企业“不务正业”,集体大规模进入上游煤炭行业?煤电重组会遭遇哪些困局?破解这些困局又该从何处入手?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
煤电一体化提高了电企的竞争力
“我们进入煤炭行业,不是为了卖煤,不是要搞多元化,而是要围绕电力行业,把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形成价值链,以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陆启洲开门见山地说。
陆启洲说,目前火力发电占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80%左右;而火力发电成本中,70%为燃料成本。这几年煤价一路高涨,致使火电严重亏损。“现在6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也开始亏损,而且产煤区的火电厂亏损更严重。我们一些电厂,卖电的钱还不够买煤。”
为了对冲风险,电力企业选择了大规模向上游发展——进入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重组,实施煤电一体化经营。中电投正是国内煤电一体化的“先锋”。
据陆启洲介绍,中电投煤电一体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在煤炭基地控股开发煤炭和火电项目,比如在内蒙古东部,已形成煤炭产能5000万吨,建成霍林河坑口电厂等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二是与煤炭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比如中电投所属上海电力[3.92-1.01%]与淮南矿业合作组建淮沪煤电公司,下面有田集电厂和丁集煤矿,实施煤电联营;三是实施跨省、跨区域的煤电一体化发展,比如把蒙东区域的一部分煤炭运往辽宁、吉林的电厂。
“我们实施煤电一体化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比如我们蒙东区域,自2004年到2009年共实现利润51.84亿元,今年1至8月盈利17亿元。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增幅、利润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位居五大发电集团前列。”陆启洲说。
“现在我们的煤炭自给率达到了30%,我们提出2015年达到50%,2020年争取达到70%。实际上,达到50%就能发挥杠杆作用。”陆启洲充满信心地说,“预计到2015年,我们煤电一体化的效果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煤电重组尚面临四大困局
*明确提出,鼓励煤矿企业与电力等其他行业企业兼并重组。陆启洲认为,推动煤电重组对改善我国资源行业的市场配置、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这种重组正面临四大困局。
首先是体制性困局。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和煤炭企业大部分属地方政府控制,大型发电公司则多为央企。一些资源大省的地方政府,内心并不愿意推动煤电联营。发电企业在一些煤炭富集省份兼并重组煤炭资源时,几乎均被要求对煤炭实施一定比例的就地转化;为此,发电企业不得不在当地投资建设煤化工、冶炼等项目。
其次是价格困局。从经济运行规律上讲,电价本应该随煤价波动而调整,但我国煤价与电价*以来是割裂的。同时,一些煤炭大省乐于“抬高煤价,压低电价”,因为高煤价对地方有利,低电价则是由*“埋单”,且低电价有利于地方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三是市场地位不对等的困局。市场化的煤价节节上涨,地方煤矿处于赢利高峰期;而电价受到严格管制,发电企业盈利状况较差。电力行业与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差距很大,致使双方市场地位不对等,并已成为推动煤电产业兼并重组的一大障碍。比如,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在对煤炭企业进行重组时,没有一家提出让央企发电集团参与进来。
四是运输通道困局。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以来,我国电煤物流存在环节较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市场透明度低等问题,物流成本在电煤消费价格中所占比例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