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三季度,北京重点产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增强

2025-11-04 11:11:174744
来源:“发展北京”微信公众号
  今年以来,北京经济运行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与活力,前三季度GDP增长5.6%,是2022年以来的次高点。取得这一成绩,既是更加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稳住重点产业、快速释放新质生产力动能的结果,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促进业态融合,引导供需良性循环的成效。
 
  10月27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三季度首都经济形势解读新闻发布会。
 
    
       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司彤解读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增强
 
  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合计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三大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八成,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5%,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分领域看:
 
  制造业已经形成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医药共同驱动的发展格局。前三季度,在国补政策持续发力、新产品新车型销售较好、设备更新政策不断显效带动下,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分别实现24.6%、13.4%、8.2%的高速增长;32条新举措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医药制造业降幅呈收窄态势,北京制造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土工业品牌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工业出口增长逐月攀升,前三季度,汽车、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8.1%、22.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发挥最强引擎作用,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新兴软件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等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形成全链条支持体系,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带动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大模型领域持续领跑,备案上线大模型161款,一批标杆模型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产业优势的不断巩固,不仅带动收入增速的回升,也带来利润的大幅改善,1-8月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3%。
 
  金融业统筹做好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系列存量政策、增量政策作用下,市场预期有所改善,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8月末同比增长6.9%。股市活跃度有所提升,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证券交易额增长33.9%,较上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股票交易额增长1倍以上。
 
  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经济动能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高速成长,对经济增长形成多点支撑,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7.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6.5%,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3.2%。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8只政府基金全面覆盖六大领域,创建31个创新平台,推动建设北京具身智能、前沿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新平台,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变量”。
 
  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正带动全产业加速升级。今年以来,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保持较强动力,这说明前期“两重”“两新”系列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需求,同时也带动了上游相关装备、数字产品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北京设备购置投资增长83.1%,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其中智能设备制造业、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45.6%、34.3%。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速从1-5月的4.1%上升至1-8月的6.4%,可以预见未来新质生产力动力更足。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局面进一步打开
 
  基础设施从“硬联通”到“软联通”,让人流、车流、物流更加便捷高效。北京两场(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复合型功能持续强化,在全货机航线、国际航班持续加密带动下,三季度“双枢纽”进出境客货量呈现两位数增长,国际班列运输网络越织越密,串联起全球货源流通的关键节点,带动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7.9%。
 
  文商旅体有机联动,提供多元化消费场景。前三季度,北京市新设首店超600家,老牌商场加速转型迎接新需求。“票根”联动旅游、商圈等多元消费场景,将赛事的经济效应成倍放大,WTT赛事门票收入近8800万元、同比增长54.3%,创销售纪录。“演艺+”“会展+”新业态带动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实现10.3%的快速增长,电影、演出市场票房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行业收入增长超10%。
 
  原标题:三季度,北京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上一篇:南京市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 新增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下一篇:计划投资20.6亿,山西启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