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看晶华玻璃生产战线上排头兵们如何啃下“硬骨头”

2025-04-29 15:04:58376
来源:耀华玻璃
  走进晶华玻璃,公司上下正以“闯”的精神开路、以“争”的劲头奋进、以“实”的作风干事、以“抢”的意识前行,全面掀起打赢“三大攻坚战”热潮。在这场生产战线上,晶华玻璃生产运行部排头兵们正坚守在岗位上,啃下工作中的一块块“硬骨头”。
 
  “蓄热室外侧上间隙存在约5mm的透火缝隙,大家立即汇合。”这是发生在晶华玻璃日常巡检中的一幕。面对这一紧急状况,生产运行部主管工程师王华学迅速组织人员汇合,对现场进行了细致的评估与实验。
 
  “透火缝隙太小,传统砖片嵌补与热补料填充难以有效封堵,需专业的技术支持。”王华学立即联系窑炉公司技术团队。经专业分析,决定采用碹碴梁吊挂系统微调方案,通过精确调控吊挂螺栓的松动量,成功收窄透火缝隙至安全范围,既保护了碹体结构,又降低了热能损失。
 
  此次事件的迅速应对,是王华学工作的一个缩影,自从全面负责二线生产工作起,他每日都会仔细全面巡查,守护着生产线上的每一寸“脉络”。
 
 
  在晶华玻璃,像王华学这样的排头兵并不罕见。为践行节能降耗理念,推进成本压降攻坚战,生产运行部针对影响成品率提升和节能降耗的瓶颈问题成立攻关小组,展开了一场攻坚克难的战斗。
 
  熔化工段以产品质量为依据,以“温度”为突破口,通过余氧分析仪检测调整燃料分配比例、调整鼓泡频率打出科学调控组合拳。
 
  在四季高温的窑炉旁,王华学正带领攻关小组的成员—熔化主管李士水,一同围在余氧分析仪前。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映照着众人紧绷的面容。成品率的波动与能耗的变化,将影响生产的稳定。此刻,在熔化工段,工人们正以温度曲线为“密码本”,展开一场精密的数据破译战。
 
  通过构建“温度-氧含量-能耗”三维模型,将传统经验式调控升级为数字靶向调控,技术革新与精细管理双轮驱动。鼓泡频率下调0.5Hz,鼓泡区域燃料比例再下调2个百分点。
 
  然而,挑战总是接踵而至,6mm玻璃突发质量缺陷。面对这一难题,王华学带领团队宋少阁、王斌等骨干人员,连续三天三夜蹲在过渡辊道旁,最终用塞尺精准测出了2mm的高度偏差,在消除这一误差后,光洁的玻璃原片重新奔腾而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因为有这些普通岗位上勇立潮头、敢于亮剑的排头兵们,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及时消除制约安全生产的痛点与难点,守护着玻璃生产的平稳运行,为晶华玻璃的发展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撰稿 | 潘立金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

上一篇:耀皮荣膺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奖•创新奖” 以BIPV技术引领绿色建筑未来​​

下一篇:林洋能源2024年净利润7.53亿元,拟派发现金红利5.47亿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