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徐工】一场激烈“战役”在徐工打响!
- 2018-11-19 10:11:251735
在徐工人眼里,“技术、用不毁”做成工艺品的产品理念,也是深刻践行的行动金标准,就是要埋头苦干做技术创新和基础研发,一点一滴打磨、改进、提升主机与零部件的质量,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控制等方向上加快创新,让用户拿到产品时只管用、“用不毁”,只有这样才能站在竞争的制高点上,永葆事业长青的核心基石。
而“技术、用不毁”金标准的提出,源于王民董事长的一次考察。
2016年,王民董事长参加中东的一次调研,看到德国施维英一台工业泵几十年了还在平稳运转,买的备件都用不上,这给他带来了*震撼。
从施维英考察归来几个月后,2016年度的“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在这份业界公认的榜单上,徐工集团2016年在工程机械行业中*9位,成为一家进入*的中国企业。
尽管仍保持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老大”的地位,但王民董事长对于徐工集团乃至整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却产生了浓重的担虑: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高峰时,徐工曾在榜单上位居第5位,此外还有两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但是随着整个产业的骤然下滑和经济普遍陷入不景气,徐工的排名从第5下滑至第9,成为前中“硕果仅存”的中国企业。
考察施维英的巨大震撼和对中国企业在竞争中的思考,使得王民董事长意识到,徐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终登上工程机械产业的,必须要筑牢根基、回归本源、打造出像施维英一样的产品。一番深思熟虑后,王民为正在“珠峰登顶”路上奋力前行的徐工集团提出了这样一个振聋发聩的行动金标准——“技术、用不毁”。
于是,一场以产品为核心、以质量为“旗帜”、以新兴技术为“兵器”、以全体徐工人为“作战队伍”的激烈“战役”,在整个徐工集团轰轰烈烈地打响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徐工这场战役的意义已经溢出了一家行业自我革命的范畴,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方向选择和变革举措提供了某种指引和借鉴。
2016年6月,感触颇深的王民在参加完清华大学举办的某次研修培训后,连夜写下了一篇题为《把握机遇出击——以“技术、用不毁”金标准创新实现珠峰登顶》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如是指出:“正是受到德国人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发,我在徐工提出了‘技术、用不毁’的理念。我们就要将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做下去;每一台产品都要认认真真地做并不断地改进,质量指标不稳定、心里没数绝不要轻易推向市场;交给用户的就是品牌品质、口碑信誉和用户放心。”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台量规模空间基本见顶,但行业价值空间的提升潜力巨大。如何提升行业价值空间?挺进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质量品质和附加值,也就是达到我们提出的“技术、用不毁”这条金标准,愈发显得必要而迫切。
王民董事长认为,全面突击中,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提升企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突破当前困境、打破成长瓶颈的关键;这条道路是艰难的,但我们没有退路和选择,必须是不忘初心,奋力前行,而所有开拓与进取都须以“技术、用不毁”金标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