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井 “陪死”还是“陪生”?
- 2010-09-30 10:09:35765
事实上,早在2008年底,我曾下过一次铜矿。在哀牢山深处,地面400米下的井内,穿着衬衣的矿工全身湿透,在泥泞中用打孔机采矿,一呆就是 8小时。地下高温高湿,初进去的人一出来就感冒。
同去的铜矿老总告诉我,和其他矿石开采相比,铜矿算较好的工作环境了,这里没有瓦斯,“你幸好没有去煤矿。”
人人谈“煤井”色变
难怪7月*关于煤矿*带班下井制度一出,广西就出了“突击提拨7个矿长助理代矿长下井”的丑闻。网上甚至有言论称:“为何让*下井陪死?”
为何是“陪死”而不是“陪生”? 身为矿老板心知肚明:井下安全设施常常不到位,事故隐患严重,不愿下井,不敢下井。
于是,政令一出,各种借口来了:“矿*地面工作忙,不可能下井监督”;“*下井反而添乱,弄不好瞎指挥。”
由于出现“突击”提拔的矿长助理替代下井一事,*表示,国庆后,还要组织专门督察。
视为*矿难的一记猛药,从而大打折扣。
从国家*李毅中时代到赵铁锤时代,5年过去了,中国的矿难仍然“轰轰烈烈”的在各地上演,有增无减。我在煤炭网上粗略统计了一下,矿长带班下井制度出台后当月,又有8起矿难39人遇难,本月也有6起煤矿事故,导致17人死亡。
这些大大小小的矿难中,只有极少数事发现场,有副矿长在井下指导作业。
5年前,*治理官煤勾结,同样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治理不干净不彻底。不少省份迟迟未上报官员名单,后只得以部分人员撤职草草收场。
重庆市奉节县煤炭*一负责人向我坦言,哪些官员界定要清查?退休的算不算?不少官员以亲戚朋友名义,甚至化名入股,都是打折扣的无奈之处。
*矿难为何如此之难?
就拿矿长下井来说,和井下丢掉性命相比,地上矿*作为事故责任人,小则免职,大则判几年刑。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变着方儿的抵制。
所以,*的招儿就剩下督察了。但全国那么多大小煤窑,抽查也只是一时之效,总不能天天候着。
根子到底在哪里?
多年来,不少专家总结要减少矿难,根源在产权改革。该观点认为,煤炭开发乱象,说到底是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以来,我国的矿产资源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无偿划拨给煤矿开采。现虽实行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但由于先开采后交费,实际上降低了准入。加之煤炭资源价格以政府定价为主,远低于目前真实的市场价格,“如果给购买矿产权设置较高的门槛,通过资产公司评估等法律手续将矿产权卖给企业,那么,矿主为了财富的大化,就必然会实行有计划地开采而不是滥采滥挖,也会尽量保证开采的安全。”
但纵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煤大国,即使煤矿私有产权清晰,历*也曾有矿难高发期,后经多方治理才有了良好的安全秩序。
我认为,*矿难绝非*一家之责。在产权上,归属明确;在舆论上,坚决打击“陪死论”;在*门,效仿食品行业,一遭造假,终身出局;事后赔偿,赔出血本。
凡此综合治理,多部门形成高压态势,才能让赵铁锤不再像李毅中,终可多睡几回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