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经销商厂商性质
德州市所在地
双动式千斤顶
在承受荷载之前用人为的方法使在使用阶段产生拉应力的区域先受到压应力的混凝土。是一种*的建筑技术,随着高强钢材的不断出现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应变值很小,一般为0.10~0.15mm/m,而钢材的抗拉极限应变值要比混凝土大几十倍。当钢筋应力达到20~30MPa还远未达到其强度限值时,混凝土结构受拉区的混凝土就开裂。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不断出现和展开,使结构刚度下降、变形增加,致使结构尚未破坏而失去使用价值。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裂缝出现早,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和变形大,使其应用受到许多限制:(1)结构跨度受到限制,否则,结构尺寸很大,材料不经济,使用不合理;(2)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一些不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不能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3)高强度钢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就可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限制裂缝的出现和展开,减少结构的变形,提高结构的刚度,扩大应用范围。
1928年预应力混凝土应用于土建工程,早是法国由先张法用高强钢丝制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德国于1934年用后张法建成跨度较大的桥梁;1938年法国又研制了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钢丝束;1940年英国开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芯棒和薄板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941年苏联开始用连续配筋法;1943年美国、比利时提出了电热法;1944年法国用膨胀水泥建立了预应力。从50年代开始预应力混凝士进入了推广阶段。中国于1950年开始介绍国外预应力混凝土经验,1954年试制了预应力混凝土轨枕,1955年开始试制桥梁,1956年预应力混凝土得到较大发展,试制成功了跨度24、30m的屋架和30t的吊车梁、屋面板等,从1957年开始逐步推广。双动式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