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普及率36.5%

2025-11-04 11:11:13993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报告》展示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用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各类实际应用场景中更加看重其对复杂任务的处理效果,这显著提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逻辑推理能力,推动模型参数规模不断扩大、架构设计持续优化。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处理多模态数据时的理解、生成和跨模态协调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截至2025 年 8 月底,累计有 538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其中,豆包、DeepSeek、元宝、Kimi 等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还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等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同时,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相继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这场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技术门槛的持续降低与应用场景的无限延伸。从最初ChatGPT引发的全球惊叹,到如今国产大模型的百花齐放,生成式AI已从科技爱好者的玩具,蜕变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伙伴”。程序员用它编写代码,教师用它设计教案,医生用它辅助诊断,农民用它预测收成——技术正在打破知识的藩篱,将创造力交到每一个普通人手中。
 
  然而,这场智能狂欢也伴随着理性的思考。当AI生成的内容充斥网络,如何辨别真伪?当机器替代部分人力,就业结构将如何调整?当数据成为燃料,隐私与安全又该如何保障?《报告》的发布恰逢其时,它不仅记录了技术的飞跃,更预示着规范发展的开始。建立健全监管框架、完善伦理准则、培养数字素养,已成为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命题。
 
  随着技术从“可用”向“好用”进化,生成式AI将更加无缝地融入日常生活。或许不久后,每个人都能拥有理解个性化需求的AI助手,每个企业都能调用专业可靠的行业大模型,人机协作将从愿景走向常态。
 
  5亿用户叩开的,不仅是产业智能的大门,更是一个崭新文明形态的入口。在智能时代,AIGC帮助人类扩展认知能力的边界。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治理框架日益完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上一篇:大连冲刺,东北首座万亿城市之争或尘埃落定

下一篇:CEEC动态 | 《2025年企业ESG典型案例汇编》100案例在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正式发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