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秀!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在即 让我们拭目以待
- 2025-04-22 11:04:397149
该比赛与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同期进行,全程21.0975公里,人形机器人和人类选手将在起点同时起跑,并且路线一致,因此人们会看到极具科幻感的“人机共跑”画面。
不过为了确保人机安全,人形机器人会全程与人类选手进行隔离。官方数据显示,此次比赛约有9000名大众跑者和近20家机器人企业参赛。
本次赛事共吸引21支队伍参赛,涵盖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科研组织。其中,7家企业携自研机器人亮相,其余队伍多采用第三方机器人完成比赛。参赛机器人型号多样,根据竞赛规则,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机器人同时进入赛道。
从技术路线来看,各参赛队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器推动机器人前进,强调路径规划与执行效率;二是采用UWB(定位技术),由引导员在机器人行进路线前方释放信号,辅助机器人自主通行,侧重环境感知与实时响应。
从比赛筹备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正大步向前,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经过研发人员反复测试、优化,人形机器人不仅在运动控制精度上实现飞跃,更在环境适应能力上展现出强大潜力。这为未来在物流、安防、服务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大赛鼓励一台机器人不换电池跑完全程,但为了完成比赛,机器人需要更大的功率来提高速度,这就可能出现换电池的情况。
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设置有多个“补给站”,供机器人更换电池。而且机器人换电池也会非常迅速,在测试中,有机器人能在不关机的状态下,在10余秒内就完成“热插拔”换电。除了换电池,梁靓表示,大赛也鼓励赛队使用一台机器人来跑完全程,但是如果遇到大风等情况或路上遇到干扰,也会允许更换备选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实时构建环境地图,精准识别赛道边界、障碍物及周围机器人位置;结合动态避障导航算法,实时规划安全路径并预测其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在弯道或密集区域主动降速或绕行。赛事规则被编码至控制系统,例如通过电子围栏技术限制活动范围,碰撞前触发急停机制,同时利用强化学习将规则内化为自主决策逻辑。此外,实时监控系统持续检测关节温度、电量和姿态稳定性异常时自动暂停或调整动作。这些技术协同保障机器人灵活应对复杂地形并规避越线、碰撞等违规行为,实现安全合规参赛。
从路试到马拉松赛程的升级,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单体性能突破迈向复杂场景适应。半程马拉松中,机器人需应对长时间双足行走、复杂路况及突发状况,对传感器精准度、芯片运算速度及算法智能性提出极高要求。半马距离较长,对机器人续航、能耗管理、算法、运控提出更高要求,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轻量化、运控及算法等投资方向。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正式开赛,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科技盛事,为参赛团队和机器人选手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