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力争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 2024-10-26 14:10:52225
《方案》明确,围绕实施产业链现代化“869”行动计划,以设备更新为抓手,到2027年,力争每年推进实施300个左右重点技改项目(含改建、扩建、迁建),推动1000家左右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带动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00亿元左右。
力争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0%、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为实现以上目标,《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具体包括:
(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企业数智化建设。支持工业企业开展以生产线数智化改造为重点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推动县市区龙头企业和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标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标准,“一企一战略”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鼓励各地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加大工业APP应用推广,积极开展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业、智能车间(数字车间),引导企业综合集成应用数字化装备和云化软件产品等,分行业分类培育一批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标杆。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培育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0家以上,推进数字化改造企业100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
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立足我市“1+3+N”优势产业,以县(市、区)和园区为建设主体,积极推动“产业大脑”建设,加快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产学研融通等协作性平台,提升“产业大脑”智能决策与服务产业链的能力。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数字化基础好、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组织开展“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专场活动,加快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一链一场景”分类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上下游依存度高的产业“链式”数字化转型,推进上下游依存度低的产业打造数字化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提升平台数智化支撑。引导县(市、区)和开发区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实施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改造,推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为核心架构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园区管理、服务、监管、产业数字化升级,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园区。围绕全市八大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工作,通过两年时间累计完成1000家以上规上企业的入企深度问诊。依托宜阳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加大国内外专业数字化研究机构和优秀服务商招引力度,大力引入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
加快低效老旧设备替代。针对化工、建材、机械、纺织、食品、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动老旧低效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化工行业重点淘汰服役10年以上的老化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换热器、储罐等,以及老旧落后的分析和检测仪器设备。建材行业支持更新粉碎、配料、搅拌、装卸、物流等设备以及在线监测、能源管理、智能控制等设备。机械行业支持更新数控加工中心、自动焊接机、探伤检测等精密制造设备。纺织行业支持更新转杯纺纱机等棉纺设备、少水化印染装备、智能吊挂设备、自动缝制设备、数控针织设备等。食品行业支持更新投料、码垛、除尘、金属检测、粉碎、灌装机、包装、灭菌、追溯等设备。家具行业支持更新成型、剪切、压力、焊接、冲床、折弯、喷涂、切割、起重、转运、机械手等设备。
加快高端先进设备更新。鼓励企业适应发展需求,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升级改造。重点推动锂电行业加快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加快更新改造关键材料、极片制造、电芯组装、化成分容、系统集成等关键设备,推动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向高压实高能量密度改造。推动电子信息行业更新高精度分选机、离子色谱、贴膜封装机等设备;医药行业围绕原料药、制剂、炮制、反应器、检测包装等领域,推动全流程监测设备、制剂一体化设备等高效先进设备运用。装备行业适应轻量化、智能化等需求,重点更新一体压铸成型、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设备。
加快试验检测设备升级。针对化工、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等行业,在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围绕功能食品、中医药、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检验检测平台。
(三)加快推进绿色装备推广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应用环保绿色装备,以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转化应用,减少生产工序能源消耗,推动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式,以打造低碳智慧园区为契机,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绿色物流、源网荷储等项目建设,促进园区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培育创建一批节能降碳标杆企业。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加快推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泵、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严格落实能耗、排放、质量、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依法依规分类加快老旧设备替代和不达标设备淘汰。
推进节能节水增效改造。对于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加快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加快工业固废减量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等细分领域设备应用,重点推广短流程炼钢、再生有色金属冶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四)加快推进本质安全改造
不断提升化工园区安全能力。鼓励企业加强安全设备、工艺、技术和材料等改造,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增强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大安全应急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民爆、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控”。
尽快淘汰重点领域落后装置。加快推进石化化工、民爆、烟花爆竹、煤炭等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术改造,重点推动较高安全风险等级以上化工企业老旧装备有序淘汰退出,推动建成时间长、安全风险高的常压储罐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业母机行业淘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推动各行业淘汰安全生产落后技术装备目录中的设备设施。
推广应用安全可靠应急装备。重点推动化工、建材等行业及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用微通道、管式反应器、自动化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等装备;涉爆粉尘行业应用自动化生产、在线监测报警和紧急停车系统等装备;推动涉及硝化、氟化、氯化、重氮化、过氧化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装置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动劳动密集型场所更新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等。
(五)加快推进供给能力提升
促进优势消费品提质。围绕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食品、纺织鞋服、建材、家具、中医药等优势行业加强技术、产品、营销和服务创新,积极创造有效需求。纺织鞋服行业推广应用三维人体扫描、智能化缝制、虚拟设计等先进技术,融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元素,大力发展创新设计、个性化定制产品。中医药、食品行业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积极开发健康、休闲、养生、益寿等功能产品。建材和家具行业加快向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推广全屋定制、绿色环保的现代家居产品。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聚焦工业“六基”领域推进国产化替代,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计量和检验检测机构围绕中试试验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开展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鼓励大企业构建稳定配套联合体,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鼓励提高关键部件综合配套和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就近配套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加快标准质量建设。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地方标准,鼓励和支持领军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引导企业建立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行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