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部分流入“黑市”?国家出手整治动力电池回收乱象
- 2024-07-18 11:07:2512223
新能源汽车供销行情火热,废旧整车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亟需引起重视。业界研判,从2022年开始,我国动力电池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期,2023年退役量约为24GWh,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100GWh大关。“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仍是蓝海市场。”专家认为,动力电池回收产生将产生巨大经济和环境效益,预计到2030年规模可超过1400亿元。
大背景中,各行业“内卷”不断加剧,面对前途一片光明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资本如何不心动?
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据企查查统计,截至2024年4月,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注册企业总数约12万家,与2008年的近2000家相比增长近60倍。但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率仍偏低,约六七成业务被白名单外企业及“小作坊”消化,主要流向了非正规渠道。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曾公开表示,这些小作坊资质不明,成本优势更明显,往往会采用抬高价格的方式获取原材料,不仅影响市场秩序,还可能导致镍、钴等重金属残留物泄露,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发布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走正规渠道回收的比例不足25%,市场规范性仍较差。为什么原材料大部分都流入了“黑市”?主要还是价格,以三元铝壳锂电池包为例,2024年6月下旬,小作坊对其的收购价是2.2万元/吨左右,大型企业的收购价则在1.9万元/吨左右。正规回收企业因考虑到环保设备投入及增值税等成本,在报价上几乎不具备竞争优势。
4月份,央视《财经调查》节目报道了“锂电池回收乱象调查”,发现华南某地一条普通街道聚集着多家锂电池加工门店,完全不具备处理资质及能力。甚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店内一正在拆解的锂电池突然起火,缺乏安全意识。另,走访发现,这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后将用于“定制锂电池”,价格从一千多元到三千多元不等,是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三无产品。
正如张天任所说,废旧动力电池是一座巨大的“矿山”,蕴藏着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但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变成一座危险的“火山”,污染环境。
国家出手整治行业乱象
近日,小山&小水答网友问时提到,由于锂电池含有镍、钴、锰等重金属元素以及电解液等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如进行不规范处置可能会污染环境。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涵盖废旧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利用的产业体系。
截至2024年6月,根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发布五批次共计156家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具体名单见文末)。此外,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统计数据,目前已经有14974个服务网点。《组织开展2024年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中还明确,已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申报规范,要求各地督促企业完成年度自查。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6月至12月,生态环境部网站开通“废弃设备及消费品非法拆解处理污染环境投诉举报专栏”,重点征集废电器、报废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废蓄电池、电动汽车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废风机叶片六类废弃设备和消费品拆解处理活动中的污染环境问题线索,拟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违法拆解废弃设备及消费品污染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拆解污染环境行为。
当然,除了强有力监管介入,产业也亟需开展自查自清,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水平。比如前置提锂技术,可以避免湿法萃取过程中锂的损失,使锂回收率提升至90%—98%。比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不打开电池包的情况下,通过电池包的编码就可以知道其质量和标准,实现梯次利用。
根据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带动废旧汽车回收行业快速发展,助推废旧汽车流入合规报废渠道,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强制性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利用企业技术规范等配套文件,明确各环节业务应满足的技术规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