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累计推介先进适用技术近600项,服务1500余家企业
- 2024-04-03 10:04:50202
2024年3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南方日报: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推动生态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具体的实践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王志斌: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一是完善支撑保障措施,营造有利政策环境。我部印发《关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构建以市场和管理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树立正确的科技评价导向,营造“基础研究—管理支撑—技术服务”协同发展的有利环境。
二是拓宽转移转化渠道,加速成果应用扩散。我部组织实施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初步建立中央—省—市联动的需求对接体系,通过“一事一议”咨询服务、“一题一训”技术培训等方式,组织咨询服务300余次、技术培训40余场、大型推介活动6场,累计推介先进适用技术近600项、服务1500余家企业。
三是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促进多方协作融合。我部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降碳减污各类优秀科技成果5000多项,建立5000余人的多领域技术和产业专家库,并组建了七十多家政产学研用金介单位组成的理事会创新协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按照“需求分析—技术遴选—工程应用—产业孵化”的线上线下服务链条,甄别梳理需求,组织技术团队开展跟踪研究形成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支持部属单位与地方政府、新型研发机构等联合实施成果转化。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运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同遴选适宜技术,组建技术产品二次开发和专业市场经营团队,实现了技术的设备化、模块化,半年内在多地推广应用100余套。针对嘉兴市作为典型平原河网城市复杂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组织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直接应用于嘉兴南湖等数十项水生态修复工程中,达到了减少内外源污染、提高河网水体透明度、构建清水性草型水生态系统的目的。通过治理,嘉兴南湖水质由原来的湖库五类升至湖库三类,透明度由原来的0.2米升至0.8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原标题: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答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