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工程机械:*过后带来的产品后患

2013-11-27 15:11:171993
来源:中国重工机械网整理
  伴随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中国式的野蛮生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和辉煌,截止到2012年,产值规模近6000亿元规模之巨,成为世界大且重要的工程机械市场及产出国。
  
  工程机械行业美好的经济效益让一些企业*的涌入,行业从业人数发展到千万人,产品种类达到了20大类1200种,相关上市企业达到了37家。*的背后会是什么呢?
  
  产品类型众多
  
  工程机械产品类型众多,多的让人眼花缭乱。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2011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个协会标准——《工程机械定义及类组划分》(GXB/TY0001-2011)。该标准界定了我国工程机械的定义及所属的20大类产品的组、型和产品名称,适用于我国工程机械协会会员范围内的工程机械的生产、管理、科研、教学、使用和维修。20大类产品分别是:1、挖掘机械;2、铲土运输机械;3、起重机械;4、工业车辆;5、压实机械;6、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7、混凝土机械;8、掘进机械;9、桩工机械;10、市政与环卫机械;11、混凝土制品机械;12、高空作业机械;13、装修机械;14、钢筋及预应力机械;15、凿岩机械;16、气动工具;17、军用工程机械;18、电梯及扶梯;19、工程机械配套件;20、其它*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产品多样化,首先是给制造企业带来了挑战,要是覆盖所有产品线,实现起来,那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生产基地,销售公司、代理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零部件供应体系等等。
  
  工程机械产品多样化,也给代理商带来挑战,代理商要代理那些产品,如何推广,如何销售,都需要去投入,还要进行相关培训,培养专业的销售咨询师,还有就是各类产品的库存投入等,无形中投入巨大。
  
  工程机械产品多样化,让用户在选择的过程中会有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感觉,如何选择实用、适合自身工况的产品,也成为了一道难题。
  
  产品同质化严重
  
  工程机械产品同质化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被大家提起,据工程机械在线产品中心数据显示,仅仅是迷你挖(6吨以下)挖掘机产品,产品库就收录了240多款产品,小挖虽在今年逐渐走好,市场需求增大,但各家企业都争相推出性能差别不大的产品,市场很快就会饱和。
  
  同质化带来的是对工程机械行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质化尤其在铲土运输机械行业特别突出,同质化的产品会带来非常惨烈的市场竞争。
  
  宏观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旺也暴露出工程机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有专家讲,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从而造成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力降低。“商品卖不出去,一旦遇上市场低迷,企业就将处于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境地。”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
  
  工程机械行业从之前的高速增长回落。房屋建设需要使用起重机、挖掘机等一系列工程机械产品,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需求缩减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影响巨大。目前,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振,企业库存普遍增加;另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也都凸显了出来。
  
  产品品牌泛滥
  
  工程机械行业品牌众多,据工程机械在线的产品中心数据,工程机械整机制造企业达1037个。仅挖掘机品牌就有80个之多,它们包括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以及纯国产品牌:小松、徐工、利勃海尔、沃得、日立建机、龙工、卡特彼勒、中联重科、斗山、沃尔沃、山河智能、福田雷沃、奇瑞迪凯重科、临工、柳工、厦工、特雷克斯、加藤、神钢、抚挖、现代、竹内、住友、玉柴、晋工、鼎盛天工、东方红、铁力士、力士德、久保田、杰西博、新筑、移山、南特、普什重机、阿特拉斯、奇瑞重工、熔盛、凯斯、江麓、福工、永安、山重建机、山木、山工、恒天九五、海斗、吉峰、邦立重机、国机重工、华力重工、恒特重工、开元智富、卡特重工、大信重工、勇马、嘉和重工、泰安、腾翔、洋马、久工股份、徐挖、石川岛中骏、詹阳动力、朝工、烟工、常林、大信、军联、小桥、愚公机械等等。众多品牌,也让用户看的都会眼花,难以选择。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的减少,已经保有量的不断增大,挖掘机生产企业已经在低迷的泥潭中挣扎,已经有企业进入停产待整合状态。
  
  目前,国内装载机整机生产企业数量过多,除少数企业具备规模效益外,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量均在千台以下,有些只有年产200~300台的能力,而在我国装载机行业只有靠扩大产量、以期改善微利薄利的总发展趋势下,不少小型装载机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现在有近百家小型生产企业正面临被兼并、专产或倒闭的局面,其中包括产能低于2000台的企业,企业的生存已经受到巨大挑战,以资源重组为主要方向的企业整合不可避免。

上一篇:长沙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获批

下一篇:安徽加速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走向智能化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