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瞄准市场 青岛机器人助推产业由“大”变“强”

2013-05-22 08:05:592153
来源:中国重工机械网
      Zgong导读: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青岛市加大工业机器人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着力打造我国北方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

      5月17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华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机械)的车间里,各种类别的机器人目不暇接,排列有序,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机器人战队。

      公司技术总监戴昆正和同事们为这些“大块头”做着交付使用前的测试。“这些都是为全国各地的企业量身定做的,主要用于锻压、铸造、热处理等行业,可替代人工24小时不间断地在高温、高粉尘、高油污、重载等恶劣环境中作业。”戴昆介绍。

      今年43岁的戴昆曾在美国留学并从事机器人相关科研10年,2010年回国后,与华东机械的一次项目合作,让这位留美博士成为该公司的一员,其机械设计与锻压结合的专业背景得以在公司“大显身手”。在机器人设计过程中,戴昆引入了*进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机器人结构得以大大优化。目前,公司生产的全液压重载工业机器人在控制、速度、精度等方面均于国内同行业水平。

      目前,在青岛,以华东机械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仅青岛高新区就已聚集了诺力达码垛机器人、宝佳搬运机器人等11个项目。同时,软控股份、海尔集团等企业在橡胶、家电等领域实现突破,并产生了科捷自动化、海尔机器人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特色。 2011年,国家推出机械装备首台奖励机制,促进机械装备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青岛国内首台(套)机械装备项目达到8个,技术均*,性能指标达到*水平。其中,青岛天信电气开发的世界首台3300伏矿用隔爆高压变频器和双星机械研制出的世界首台四模硫化机,处于水平。这些机械装备项目的成功投产,推动青岛机械工业实现了质与量的双提升。

      从全国看,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均不尽如人意,在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下,国内企业走的都是传统的模仿跟踪发展路线,缺乏自主创新。对于青岛自己的机器人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将技术创新视为头等要务。

      涉足机器人行业7年来,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维力已深知创新对于这个行业有多重要。“2006年刚涉足这个行业时,国外企业控制着机器人本体的核心部件,从价格到渠道,国内企业均被国外企业绑架。很多企业辛辛苦苦接了不少订单,看似实现千万产值,实则白白为国外企业打工。”不甘心“受控制”的杜维力下决心造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于是,她奔走全国,寻找技术创新团队,并在2009年与中国航天航空大学等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合力研制码垛机器人,今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青岛造”机器人在诺力达研制成功,技术上可完全取代日本机器人,但成本只有日本机器人的一半。

      未来几年,我国将成为机器人装机量大的国家。面对发展潜力的市场,青岛市确定,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培育和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成立了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起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已有11家机器人项目先后落户胶州湾北部园区。

      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尚立群表示,机器人产业是一个机电一体化 智能化的产业,他需要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设计应用研发这样一些人才机构的支撑,这也是高新区下部发展的优势。

      今年,青岛高新区将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园区,引进行业研究院所、及配套产业,利用3年时间,力争入园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达到30家以上,打造中国北方大的机器人研发、产业化集群。

上一篇:合肥开展2013年上半年度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专项检查

下一篇:非洲地形复杂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不宜盲目进入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