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打井,这就是“涌泉相报”吧
- 2011-02-25 08:02:581514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山东人帮助我们,人家有困难时,我们也得伸出援手。”2月24日,记者在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峨峪村再次见到马建忠时,他正在终孔的井前查看水泵智能控制器,“安上水泵,做完抽水试验,村民就可以用井了。”
在北川待过一年的马建忠,这次作为省冶金地勘局的前线指挥长前来山东支援抗旱找水。
人物:林仕明
省地矿局909队打井工人
带上准女婿来打井的江油人
林仕明,42岁,江油人,省地矿局909队工人,打井十几年,“这次来山东打井,觉得很亲切,村民热情好客。”
在临沂市沂水县姚店子镇海子村施工现场,林仕明不太说话,一直守在钻机前。2月23日上午,村民们又来到这里看出水,他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脸上满是喜悦。林仕明看了看村民,戴上手套,拿起润滑油去给套管做“护理”,“老百姓天天守在这里,不打出井就不好交待了。”
“嘿,你叫什么?”看到另一个也不太说话的打井队员,记者忍不住问道。“他呀,是林仕明的女婿宋铁梁,21岁哦。”一个队员笑嘻嘻地说。
宋铁梁是河南人。前年在广州打工时认识了林仕明的女儿,“这次是岳父要带我出来的。”在江油的家中,林仕明的老伴和女儿种地,“岳父就一个女儿,我以后要在四川安家了。”
村民烧好了开水,给他送来一碗,他笑着接过来。“快过来,看看这个套管是怎么回事。”林仕明喊了一声,宋铁梁赶紧跑过去,仔细瞅瞅,“没事没事,不是裂纹,这批钻具是从成都刚刚空运过来的,质量肯定有保证。”
“她发短信问我们在这边习惯不习惯,”宋铁梁翻开手机看了看,对记者说,他每天都会收到女友的问候信息。“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林仕明在一旁笑着插嘴,“村民们知道我们吃不惯面食,送来了大米,还送来辣椒呢。”
“刚来时天气有点冷,不过这几天暖和起来了,干活也更有劲了”,宋铁梁跟岳父说,“你看现在刚打出来施工水,就有村民想铺上管子灌溉了。”
人物:马建忠
省冶金地勘局前线指挥长
从北川到山东的感恩之行
初次见到马建忠,是在济宁市泗水县大黄沟乡一个叫东枣山峪的村子里。省冶金地勘局正在这个村打一口井,作为指挥长的马建忠蹲在钻机前看操作手工作,“山东的地层比较复杂,钻机需要随时盯紧,碰到‘溶洞’的话就得停了。”
这口井就在村民张理记家门口,“我们什么时候能喝上水?”张家种了十几亩地,遇上大旱之年,地没水喝,连一家人喝水都要去小水沟里挑,“多亏来了四川打井队。”自从打井队来后,张理记就跑前跑后地帮忙。“给队员找螺丝刀,搭工棚,还把自家买来的菜拿给队员们吃”,马建忠说山东人的热情支持很让他感动。
感动,其实早就已经萌芽。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马建忠前往北川,在国土局挂职任副局长,任期一年,“当时总在想,北川什么时候能重新站起来。”
很快,在全国对口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中,3万山东人来到了这个伤痕累累的小城。马建忠身边说山东话的工人和干部越来越多,“办公场所定下来前,我和一些山东援建者同住了半年的帐篷。”
新北川,就在四川人和山东人的共同期盼中开建了。“山东人干活很踏实,起早贪黑能吃苦”,在和山东工人的接触中,马建忠常常听他们说起自己的家乡,“现在有机会来山东了,是带着支援抗旱找水打井的任务而来。”
省冶金地勘局要在济宁至少打40口井,3月31日之前要完成任务。马建忠很忙,接受采访间隙要接多个电话,“布井、设备、钻进等都得盯着,要给山东人多打一些井出来。想想新北川吧。”
马建忠年前去过一次新北川县城,宽阔的道路、完备的学校、医院等都让他由衷地感慨,“感谢山东人在这里付出的辛劳。”
在济宁的十几天里,马建忠时时刻刻觉得是来报恩的,“山东人援建了一座新北川,我们来打井,就当是‘涌泉相报’吧。”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