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通用设备其它设备其它

江苏智能集菌仪ZW-2008无菌过滤器

供应商:
杭州川一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
生产厂家

产品简介

江苏智能集菌仪ZW-2008无菌过滤器集菌仪是一次性使用全封闭集菌培养器的配套使用设施。一体化不锈钢机壳设计:采用L304卫生级不锈钢,解决了无菌室. 微生物室高洁净仪器的要求。子夹闭与一次性培养器连接部的软管,留出5-6cm软管,剪除其余部分,并将开口端插在空气滤器的开口上。

详细信息

江苏智能集菌仪ZW-2008无菌过滤器纯净水、注射用水、上清水、口服液等的薄膜过滤方法
1、取滤膜(直径50mmN张浸泡在纯化水里约5分钟
2、用镊子取出滤膜平贴在不锈钢网片上,将不锈钢网片放入不锈刚底转速:0-240/分座里,放入垫片和O型圈,将螺盖和杯体盖紧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全封闭过滤培养器。
3、灭菌,用牛皮纸将组装好的培养器包好,放入高压湿热灭菌锅里进行灭菌(按照2005年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灭菌。
4、取灭菌好的培养器至为微生物限度检定室,进行集菌过滤。
5、打开配置好的固体培养基,将集菌好的滤膜平贴在培养基上(滤膜上不可以有气泡产生)。
6、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培养。
注意:
1.液层高度的控制方法:取下滤器顶部胶帽,向滤器内泵入冲洗液,冲洗液至适宜高度时,套上胶帽
2.冲洗时,若出现滤膜上无液层覆盖现象,说明滤器内气压过高,取下胶帽放气,然后套上。
3.应保持双芯针头空气过滤内的滤膜的干燥,可确保其留意畅通。
4.根据样品性状,控制集菌仪适宜转速,以进液管不出现气泡为宜。若进液管出现气泡,将低转速既可避免,否则应检查针头是否被堵塞。
5.为便于操作,*选用带胶塞的500ml玻璃吸湿器。
6.未尽事宜请参考《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发章节 

目前集菌仪规格有:普通型,智能型

 

江苏智能集菌仪ZW-2008无菌过滤器纯净水、注射用水、上清水、口服液等的薄膜过滤方法
1、取滤膜(直径50mmN张浸泡在纯化水里约5分钟
2、用镊子取出滤膜平贴在不锈钢网片上,将不锈钢网片放入不锈刚底转速:0-240/分座里,放入垫片和O型圈,将螺盖和杯体盖紧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全封闭过滤培养器。
3、灭菌,用牛皮纸将组装好的培养器包好,放入高压湿热灭菌锅里进行灭菌(按照2005年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灭菌。
4、取灭菌好的培养器至为微生物限度检定室,进行集菌过滤。
5、打开配置好的固体培养基,将集菌好的滤膜平贴在培养基上(滤膜上不可以有气泡产生)。
6、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培养。
注意:
1.液层高度的控制方法:取下滤器顶部胶帽,向滤器内泵入冲洗液,冲洗液至适宜高度时,套上胶帽
2.冲洗时,若出现滤膜上无液层覆盖现象,说明滤器内气压过高,取下胶帽放气,然后套上。
3.应保持双芯针头空气过滤内的滤膜的干燥,可确保其留意畅通。
4.根据样品性状,控制集菌仪适宜转速,以进液管不出现气泡为宜。若进液管出现气泡,将低转速既可避免,否则应检查针头是否被堵塞。
5.为便于操作,*选用带胶塞的500ml玻璃吸湿器。
6.未尽事宜请参考《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发章节 

目前集菌仪规格有:普通型,智能型

 

主要特征:

1、新型泵头:过滤更顺畅,更均匀,更安全。

2、固定档位设计:设有“40R”“ 60 R”“ 160R”“ 240R” 四大档 位,可以满足大输液、粉针、水针等各种剂量供试品的过滤需求。

3、分体式的排液槽设计:可以自由移动,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槽内为弧形设计,废液不会残留在槽内,解决了*实验后可能会产出的细菌。

4、瓶形支架设计:解决了传统的大瓶支架、小瓶支架更换带来的麻烦 和操作过程中供试品掉下来的风险。瓶形支架将供试品牢牢固定在支架上,即安全,又美观。

5、智能集菌仪圆形卡口设计:传统式直角卡口在装软管的时候都是很费劲的,有时候还会把管子卡破,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现在圆形卡口,可以轻轻一卡,软管就可以进去,非常方便。

6、一体化开关设计:避免在机壳上开过多的孔,使机壳的清洁度更高,更人性化。

7、扳手根据人体力学设计而成,可以轻松将皮管卡牢。

8、增设脚踏开关,更便于实验操作。

 

 智能集菌仪使用说明书

4.1.1 将仪器置于平稳的操作台面,将各附件逐个安装妥当,把电源线插头插入匹配的电源,开机后看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4.2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2.1 将仪器置于平稳的操作台面,其工作环境应避免震动和化学物质的侵蚀。 
4.2.2 将悬杆、排液槽安装在的部位。 
4.2.3 插上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操作面板显示设定的转速旋转ADJ调整旋钮到预定的转速(一般为60~120转/分) 
4.2.4 启动机器按START/STOP 按下时泵开始工作,机器上放的红色指示灯亮,再按抬起时泵停止工作。 
4.3 无菌检测操作过程 
4.3.1 取出一次性培养器先检查包装是否无损,在无菌室内打开无菌包装。 
4.3.2 将一次性培养器逐个插放在不锈钢排液槽上。 
4.3.3 将一次性培养器的弹性软管装入集菌仪的蠕动泵头,要求定位准确,软管走势顺畅。 
4.3.4 用中间的针孔插到样品瓶里,然后用尾端针孔插到稀释液里,开机,将稀释液倒置,把液体打入样品瓶中,样品瓶中液体加满后,放下稀释液,再倒置样品瓶,使样品通过培养器进行集菌。 
4.3.5 完成集菌后,开启已灭菌好的培养基瓶,将前端针头插入培养基中,稀释液瓶中针孔不要拔出。 
4.3.6 摘下一次性培养器顶部空气滤器开口的胶塞,套在一次性培养器的底口上, 
4.3.7 用夹子夹闭与一次性培养器连接部的软管,留出5-6cm软管,剪除其余部分,并将开口端插在空气滤器的开口上。 
4.3.8 分别按照规定时间培养。 
4.3.9 观察培养情况,若需取样分离培养,可将软管消毒,用*插入软管抽取所需;量做进一步检查 。 
4.4 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过程 
4.4.1 取滤膜(直径50mm)N张,浸泡在纯化水里约5分钟。 
4.4.2 用镊子取出滤膜,平帖在不锈钢网面片放入不锈钢底座里,放入垫片和0型圈,将螺盖和杯体盖紧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全封闭过滤培养器。 
4.4.3 灭菌,用牛皮纸将组装好的培养器包好,放入高压湿热灭菌锅里,121℃,0.1MPa进行灭菌。 
4.4.4 取灭菌好的培养器至微生物限度检定室,进行集菌过滤。 
4.4.5 打开配制好的固体培养基,将集菌好的滤膜平帖在培养基上(滤膜上不可以有气泡产生)。 
4.4.6 按照规定进行培养。 
4.5 注意事项 
4.5.1 在集菌仪泵头合上之前(需扣紧蠕动泵东快),严禁启动开关,否则将可能倒置手部受伤。 
4.5.2 若无菌室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应将仪器移至封闭罩内,或搬出无菌室,以免损坏电子不见和仪器表面。 
4.5.3 应保持取样针上的过滤膜干燥,气流畅通,正常进液。方法是在取样针插入瓶装流体样品时,应先开机,然后倒置容器瓶。 
4.5.4 若敬业管内出现过多气泡,应将泵速降低,并检查进气滤膜是否被浸泡,若不能进液,则检查进液针是否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