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用户故事】李爱东:农机大户养成记

2025-07-21 10:07:1519398
来源:凯斯纽荷兰
  在辽宁的农机圈中,“李爱东”的名字常常和“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联系在一起。这位80后用20年时间,从曾经迷茫的青年成长为走南闯北的养“机”大户,用勇气、韧劲与智慧书写着自己的奋斗。
 
 
       01. 
 
  逃离城市,田野成为心之所向
 
  90年代末,18岁的李爱东离开校园后被父亲 “撵”进沈阳城,希望他走一条和自己不一样的路。他卖过、修过手机也尝试过不同的工作,却始终找不到归属感。打工的两年经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城市,内心更向往家乡的土地。
 
  他毅然回到西十里河村,养过羊、种过地,从小就体会到种地的辛苦,也在他的内心种下了种子,希望通过用发动机代替锄头减轻种地的辛苦。2002 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借钱买下第一台国产拖拉机,从此走上了养农机的道路。他终于确认:农机,才是自己真正热爱且擅长的事,也能让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02.
 
  20年风雨,既要“敢冒险”,
 
  也要 “稳扎稳打”
 
  2005-2015年,是李爱东的积累期。这十年,他在摸爬滚打中不断进步,练就了一身真本事,手上的累累疤痕见证了他一步步的成长。
 
  敏锐的他观察到摘棒机在辽宁的保有量已达到4000台,出现了红海效应,唯有求变,才有出路。2015 年,他做出关键抉择——贷款购买了一台凯斯4088收割机,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辽宁首位籽粒收用户。
 
  一开始,由于对设备使用保养方法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找到客户,作业量不饱和,第一年并没有赚到钱,但他凭着不服输的韧劲,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想办法,发红包让人帮忙发朋友圈做宣传,终于在次年找到了首批种子客户、逐渐打开局面。
 
  03.
 
  “好设备是敲门砖,
 
  还越买越上瘾”
 
  在李爱东看来,凯斯纽荷兰设备的可靠性好、效率高,作业又快又好,帮他敲开了种粮大户和大农场的大门,拓宽了自己的圈子。东北地区作业面积较大,连续作业时间比长,对可靠性、马力段、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李爱东笑称“买高端设备会上瘾”,他说:
 
  “当你率先拥有高端设备时,别人看你的眼光会不一样,当然追新设备肯定不是为了炫耀,是算过账的。用凯斯纽荷兰的设备,作业效率比国产设备提高20%,凯斯轴承三年不坏,非常耐用。
 
  这些优势使得他对凯斯纽荷兰设备的投资信心满满。
 
  跟客户说一周完成 5000 亩地播种,实际6天就干完,客户从质疑到惊叹的转变,让他体会到用实力说话最痛快。日久天长,他用实力打造了自己的口碑。这么多年下来,基本没有丢过客户。
 
  他坚持长期投入,不断增配升级设备。2023年,他应邀测试纽荷最新引入的CR8.90收割机,成为这款世界顶级设备的国内首位用户,测试结果让他十分满意。
 
  李爱东对自己的眼光充满信心:“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超过了我的预期。这台收割机可以收获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拿收玉米来说,每年可以收2万亩,作业价格按照每亩50元算,效益相当可观。我有信心5、6年就能回本。”
 
  如今,七台凯斯纽荷兰设备和其他农机具在他的调度下,驰骋于东北、内蒙古、河南、山东的农田,从春到秋,耕种保收,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奔波在作业的路上。
 
  04.
 
  深度思考不断充电的经营之道
 
  经年走南闯北的路途上,李爱东喜欢一个人边开车边思考。避开了平日的纷乱嘈杂,驾驶舱成了他深入思考,寻找新突破的移动工作室。如今,李爱东已经蜕变成为管理者,每年春节过后 ,他都会仔细筹划新一年的工作——如何调度设备、安排人手、提高效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
 
  随着作业版图的不断扩大,他的机队忙的时候需要20多个机手。李爱东说:“我用人更看重态度,能凭心把活儿干好,不凑合的人,我才能放心地把高端设备交给他。我愿意提供资源,鼓励机手入股,那些愿意脚踏实地干农机的机手,我也愿意给他配车,让他也有主人翁意识。干得好我给他工资+收益分成,大家都多赚一点,一起把生意做好做长久。”
 
  从懵懂少年到当地知名的“养机大户”,李爱东用 20 年证明:当热爱与拼搏相遇就能开出成功之花。
 
  不忙的时候,李爱东喜欢看名人传记,为自己充电,或者和妻子孩子一道骑着脚踏车、溜着自己家的三条大狗,看着它们在广阔的田野间自由的奔跑,感受这份平静而又稳稳地幸福。

上一篇:年交易2.4亿,长源电力签脱硫脱硝特许经营合同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到访柳工农机,点赞混合动力技术创新,见证智能化转型成果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