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扎根熔化工段 佳星玻璃田成用坚守诠释匠心
- 2025-05-12 15:05:26198
1550℃的熔窑沸腾着企业生命线,熔化工段被称为生产线的“心脏”,也跳动着匠人的赤子之心。田成,这位守护“玻璃心脏”27载的退伍军人,用复员不褪色的钢铁意志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障着生产的平稳运行。

1974年出生的田成,退伍后入职佳星玻璃公司,自1998年起,他就扎根在熔化工段,这一待就是27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从当初懵懂的学徒,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佳木斯市劳动模范。
他是技术革新的“急先锋”,曾主导了23项技术革新,累计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数百万元。为了降低熔窑能耗,他带着工段里的骨干力量,一头扎进第一线。他们反复做试验,仔细分析每一组数据,不断调整风火燃料比,对燃烧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有一回,为了攻克难关,他连续三天都没回家。夜班同事忍不住打趣他:“老田,你这都第三天没回家了,嫂子该有意见了吧?”田成只是摆了摆手,笑着说:“她早习惯了,再说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可不能掉链子。”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每一次微调后的数据,他们都认真记录下来。有时候,为了观察一个参数的变化,他们能眼睛都不眨地盯着仪表盘,一盯就是五六个小时。
经过三个月的奋斗,当电子屏数据显示燃料单耗下降33.3%时,整个班组都沸腾了。这段时间,他们经历了太多艰辛,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也承受了无数次试验失败的打击,但此刻,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在耀华集团绿色发展的部署指引下,田成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制造业也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优化,走出一条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

田师傅有个从不离身的“窑炉宝典”,记录着27年来每个技术节点的经验心得。徒弟李振国回忆:“去年温度波动时,师傅立刻调整分支小炉助燃风量,告诉我影响温度波动的关键因素是风火配比,所以在操作时要格外仔细。在我们回到休息室时,他向我翻开2001年7月15日的笔记,上面写着:老师傅这样教导我……”
这份跨越时空的技术传承,是前辈与后辈间无声的约定,是经验与知识的接力。
在公司重大项目建设的现场,田成忙前忙后,一刻都没闲着。
窑炉冷修技改时,他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众多宝贵建议,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延长了窑炉寿命,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浮法二线建设过程中,从项目最初的规划阶段,到后续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他都全程深度参与其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浮法二线顺利投产后,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艺优化工作中,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他连续19年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以及先进生产者标兵,还荣获了耀华集团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
2025年佳木斯市劳模表彰会上,田成回想起了27年间的过往:“学徒手持测温枪记录数据,到导师指导学徒窑炉工艺。荣誉属于集体,责任永远在肩。”田成的话语铿锵有力。如今,他正带着新一代工匠优化智能窑炉控制系统。
1550℃的熔窑永远沸腾,而比熔窑更炽热的,是匠人心中那份永恒的坚守。
撰稿 | 陈思圳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