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进口替代50强出炉 科学仪器企业表现亮眼
- 2025-05-08 12:05:003308
科学仪器与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并列进口替代三大核心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科学仪器进口额达2300亿元,其中高端设备市场超千亿元。以质谱仪为例,全球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但国产渗透率不足20%。医疗设备领域,MRI、CT机等仪器设备70%依赖GE、西门子,市场空间达数千亿元。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从绝对规模来看,去年中国自美进口的电子机械、农产品、化工、能源等产品规模均超过1500亿元;从相对规模来看,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部件(如发动机等)和精密仪器中约五分之一来自美国,仪器仪表的自美进口规模占该行业营收的6.5%,显示对美依赖度相对较高。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当前对全球和美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细分品类,主要集中在电子(半导体组件/设备/器件、光学元件)、医疗器械、机械(测量仪器、机床、刀具)、航空装备、化学制品等。其中,化学制品(纤维素、催化剂、复合试剂)、航空装备、医疗器械等对美进口敞口较大。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实现全面自主可控。财政部等五部门调整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对科学仪器关键零部件进口给予免税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数据显示,进口替代50强企业的“含科量”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50强企业去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值超过21%,中位数达13%,远高于整体水平。同时,50强企业中的科学仪器领域呈现“大市值龙头与小市值潜力股”并存格局。中芯国际、恒瑞医药等千亿市值企业集中在半导体设备、医疗设备领域,而坤恒顺维、优利德等科学仪器企业市值不足40亿元,估值优势明显。从成长性看,仪器仪表企业今年净利增速平均值接近69%,华虹公司、寒武纪-U等11股有望翻倍增长。
尽管国产替代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技术瓶颈仍待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在底层原理、核心器件等方面加紧布局,推动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引领”的跨越。展望未来,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将持续驱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