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耀华秦皇岛李文彬 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

2025-04-25 14:04:331565
来源:重耀华玻璃
  编者按:
 
  在耀华集团的生产一线,玻璃熔炉昼夜不息,赤红的火焰映照着每一张坚毅的脸庞。这里没有聚光灯下的璀璨,却有比任何光芒都耀眼的奋斗之光;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动人篇章。
 
  《炉火正红》专栏,将带您走进这些平凡劳动者的世界。他们是操控精密设备的行家里手,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忠诚卫士,是不断创新突破的探索先锋。每一个操作的精准把控,每一次设备的精细维护,每一项工艺的优化改进,都是他们对岗位的热爱与坚守。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聚焦这些在炉火旁、在生产线、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耀华人。愿这一个个真实而温暖的故事,能让您感受到劳动的力量,领略到奋斗者的风采!
 
  初见李文彬,他刚刚结束与余热环保系统设计厂家的沟通,他神色坚毅,有着年轻人少有的“厚度”,这让我们心生好奇。带着这份好奇,我们开启了今天的采访。
 
  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
 
  2016年,李文彬踏入工作岗位,从基层的脱硫脱硝岗位工做起。那年夏天,他第一次穿上崭新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走进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面对未知的一切,他却毫不退缩。
 
  他回忆道:“刚来耀华时,我告诉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与设备为伴的日子。
 
  洗炉时,他和同事们一起钻进小炉膛,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吹扫反应器时,他们要扛着沉重的设备,确保每一个角落都被清理干净。
 
  最难忘的是一次抢修雾化器的经历。那是一个深夜,设备突发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复,环保指标将无法达标排放。李文彬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赶往现场。他和同事们在灯光下紧张地忙碌着,终于在天亮前完成了抢修任务。
 
  那一刻,他深深感受到的是设备恢复运转的欣慰,更是一种超越个人职责的使命感。入职九年来,这位95后小伙收获最多的评价是“稳重可靠”。
 
 
  学习和工作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2023年9月,山海关园区投产运行,生产任务繁重且技术要求高。他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融入日常,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与同事探讨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技术,加强对设备运行管理的学习。学中干、干中学。
 
  当问到为什么时刻都保持这么“拼”的状态时,他笑着说:“学习和工作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不让自己在技术上落伍。”
 
  作为基层管理者,2024年,李文彬牵头优化了10余项设备管理制度及标准,有效提升了设备管理水平。担任团支部书记,他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加耀华团委各项工作和活动,无论是义务劳动还是团建活动,他总是带头冲在前面。
 
 
  24小时不关机、365天随时待命的工作习惯
 
  2024年盛夏,李文彬在一次日常巡检中,发现余热发电系统射水箱置换出外排水。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优化的环节。于是,他牵头组织部门会议,集思广益,形成专项技术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最终在公司领导的批准下,他们加装了自动化控制设备,将射水箱置换出的工业水循环补入余热发电循环冷却水池。
 
  项目实施后,年节水量约10万吨,节约费用达70余万元。他因此被集团评为2024年度“技术革新能手”。采访中,他谦虚地表示:“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是我们动力设备部的优良传统,这是大家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的成果。”
 
  2024年,李文彬参与负责的各类检修任务均圆满完成,每一次设备事故处理现场、每一个事故隐患排查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不畏风吹雨打,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各项紧急任务。
 
  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李文彬养成了24小时不关机、365天随时待命的工作习惯。即使在难得的休息日,他也会先到部门查看,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他笑称自己“爱操心”、“放不下”。工作严谨,思考全面,是动力设备部经理刘占忠对他的评价。动力设备部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把握好每个细节。文彬就是个关注细节的人。
 
  撰稿 | 李泽澄
 
  编辑 | 王艳
 
  审核 | 万会青

上一篇:王晓军会长走进北玻,聚焦玻璃创造前沿

下一篇:迦南智能2024年净利润1.93亿元,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4.5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