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特种加工行业四项国家标准发布

2025-04-08 10:04:1812425
来源:特种加工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6号公告,批准21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1)归口的GB/T 23480—2025《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  精度检验》、GB/T 45376—2025《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GB/T 45379—2025《五轴电火花电弧复合铣削机床  精度检验》、GB/T 45381—2025《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  精度检验》位列其中,四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实施日期均为2025年10月1日。
 
  GB/T 23480—2025
 
  GB/T 23480—2025《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  精度检验》由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标准规定了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的型式和参数、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工作精度,以及与上述精度检测相对应的公差值,包括针对工作台、直线运动轴、旋转轴提出的13项几何精度,针对数控轴提出的4项定位精度,以及针对孔加工提出的2项工作精度。电火花小孔加工是一类常用且重要的放电加工技术,能够为超硬、超脆、超韧材料的深小孔加工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以及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包括模具、航空航天在内的众多应用领域对深小孔的电火花加工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标准提升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的精度是保障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能够对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产业优化升级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GB/T 45376—2025
 
  GB/T 45376—2025《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由河南理工大学牵头起草,标准规定了镍和铜制品的电铸工艺流程、芯模制备、芯模预处理、电铸过程控制与电铸后处理等环节的操作要求与规范,描述了电铸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电铸是通过在芯模或模具上电沉积金属并在分离后获得精密制件的过程,主要用于常规方法难以制造的特殊形状金属结构及零件的制造,具有成形精度高、适用材料与几何形状范围广、表面形态/形状/性能可协同调控等优势,尤其适合精细表面结构、光滑内表面、薄壁多孔件、大型薄壳体等特殊形状金属构件的精密制造。近年来,受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防军工、高端医疗器械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使得电铸技术应用需求极为旺盛且迫切,基础研究与技术推广活动日趋活跃。制定镍和铜电铸工艺的技术标准,能够填补目前我国电铸领域占比最大的镍和铜电铸工艺的标准空白,引导电铸领域科研、生产单位更加重视标准,规范电铸流程、提升制品质量,持续推动电铸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
 
  GB/T 45379—2025
 
  GB/T 45379—2025《五轴电火花电弧复合铣削机床  精度检验》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起草,标准规定了五轴电火花电弧复合铣削机床的主要部件命名、通则、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工作精度,以及与上述精度检查项目相对应的公差值,包括针对工作台、直线运动轴、主轴和旋转轴提出的11项几何精度,针对数控轴提出的5项定位精度以及3项工作精度。电火花电弧复合铣削机床一般分为移动摇篮式、固定摇篮式两种型式,均具备五轴联动功能,能够精确加工复杂三维曲面,是一种新型、高效、复合放电加工机床,并且以其不受材料强度和硬度影响、加工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船舶、石油、化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国外严密封锁相关技术,严格限制先进的高效放电加工机床对我国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多轴联动高端放电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因此亟需通过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GB/T 45381—2025
 
  GB/T 45381—2025《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  精度检验》由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标准规定了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的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工作精度,以及与上述精度检验项目相对应的公差值,包括针对直线运动轴、工作台、主轴和旋转轴提出的13项几何精度,针对数控轴提出的4项定位精度,以及针对精加工孔的1项工作精度。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是为满足航天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而研制的成套装备,常规的机床结构是工作台固定、横梁移动的龙门结构,突破了传统双立柱电火花成形机床在Y轴行程和整机精度方面的局限性,切实提高了大型零部件的电火花加工精度。大型电火花成形机床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亟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来凝聚研发和生产力量,引领传统机床向大型、高端、绿色方向发展,促进该类技术和装备在我国的快速升级与迭代。

上一篇:金属材料抗循环蠕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 “意念控制”成真!机器能与人脑对话了 我国脑机接口正式迈向产业化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