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3D打印行业重大事件盘点及未来展望
- 2025-02-25 13:02:35573
一、中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阶段与现状
中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技术积累期(2016年以前)、冷静期(2016-2019年)和快速发展期(2020年至今)。在技术积累期,科研院所和高校不断探索新技术及其应用,同时企业开始布局3D打印行业。2016-2019年,行业经历了技术过高预期后的冷静期,低端市场饱和,而工业级应用不足。2020年起,3D打印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截至2024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5亿元,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3D打印设备制造商数量已反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在技术层面,中国企业在3D打印材料、设备制造、软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提供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二、2024年中国3D打印行业的重大事件
产业政策支持
2024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3D打印技术的发展。例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增材制造技术用于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2024年,3D打印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国内首款3D打印一体化制造的燃料贮箱实现在轨应用,大尺寸碳化硅陶瓷反射镜通过用户测试。
在医疗领域,43款增材制造医疗器械获得国家药监注册,120款获二类产品注册,透明牙套的直接3D打印技术也取得成功。
消费电子领域,年产千万条3D打印手机铰链的生产线投入运营。
企业规模扩大与国际市场拓展
2024年,多家3D打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例如,创想三维投资6.9亿元建设惠州3D打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500万台/年。
博理科技投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建超高速3D打印智能云工厂项目。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3D打印企业的活跃度显著提升。2024年德国Formnext展会上,中国展商数量达到108家,同比增长19.77%。
行业投融资与市场动态
2024年,3D打印行业投融资数量超过30次,金额约30亿元。尽管部分企业上市失败,但整体市场仍呈现增长潜力。
三、中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优势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3D打印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产业走深向实。例如,《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鼓励发展增材制造装备和专用材料的政策导向。
技术创新
中国在3D打印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并且还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国的3D打印技术与国际领先技术相比已经没有代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市场对高性能、快速原型制作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为3D打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产业链完整
中国的3D打印产业链已经相对完整,涵盖了设计、材料、设备、软件、服务等各个环节。这有助于形成产业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成本优势
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在制造复杂结构或个性化产品时,3D打印可以大幅节约制造时间和所需原料。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发挥,3D打印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四、政策性扶持对中国3D打印行业的推动作用
国家政策支持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3D打印行业的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增材制造被列为重点任务,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地方政策支持
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3D打印行业的发展。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和补贴政策,吸引企业落地。
产业政策的长期影响
政策支持不仅推动了3D打印技术的快速普及,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政策引导下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中国3D打印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未来展望
目前,中国的3D打印技术已取得显著发展成就,并且具有多方面优势。并且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推动下,正逐步走向成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3D打印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例如智能制造、个性化医疗和航空航天等。同时,中国企业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在全球3D打印领域的影响力。
以上内容由Kimi、文心一言生成,智能制造网梳理。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