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回顾丨从“世界第一”到未来之路:2024年科技工作成就盘点
- 2025-02-14 12:02:3513133
这些“世界第一”的背后,是无数创新者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写照。同时,我国的科技产出实现了量质齐升,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发力,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正朝着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行。
前沿领域多点开花,重大工程刷新纪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巡天、“双龙”探极……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更标注了中国的科技新高度。
国之重器云集
2024年2月,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确认世界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并从中找到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宇宙线起源的候选天体,加快解开高能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的进程。
2024年3月,《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一项新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破解了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构造这一科学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补上了细胞“CPU”最后一块拼图;同月,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破译复粒稻“三粒一簇”的遗传奥秘,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路径,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成功产生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创造的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强磁场水冷磁体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
2024年11月,“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该项发现大大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工程推进
2024年,从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探测月球,到“蛟龙号”接受外国科学家参与科考,一次次国际合作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写下生动注脚。
2024年2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第五个科考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不仅填补我国在该区域科学考察空白,也为各国研究地球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交换、海洋生物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
2024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同月,历时7年的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2024年11月,由中国船舶等多家单位完成设计建造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梦想”号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具备4种钻探模式和3种取心方式。“梦想”号的成功建造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体制机制创新
科技体制改革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2023年,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学技术部,实现了国家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中央科技委员会成立一年多以来,加强政策、计划、资源等统筹,着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决策效率大大提高,我国科技事业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2024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位置升至第11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通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赛道和战略必争领域加速布局。
为了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布局,按照“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定经费”的原则,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统筹安排使用机制,部署启动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科技成果的“实战性”。
创新生态加速
这一年,我国持续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加速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破除“唯论文”评价,用研究成果“说话”;不看“帽子”看方向,让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让青年才俊挑起“科技强国”大梁。
这一年,我国坚持涵养优良学风作风,厚植支持全面创新的沃土: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发挥学术自律自净作用,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则为健全科研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提供指南;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进一步厘清“可为”与“不可为”,力促科技向善。
回首2024年,中国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巩固了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扬帆起航,我国将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继续书写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