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光伏产能逐步释放 产品碳足迹评价成国际互通互认破局之道

2024-06-21 11:06:09119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为了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制度供给,规范认证实施,全面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与行业先行先试,以实践为基础,在重点领域和成熟行业率先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碳中和认证试点,为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国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在重点领域创建一批质量认证服务行业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工程”。这也推动绿电认证认可以及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和低碳供应链管理。而今,我国已形成以硅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为核心的先进光伏产业链,并且光伏产品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稳外贸、促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出口“新三样”之一,同时也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全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吉瓦,同比增长55.8%,有效支撑国内外光伏市场增长和全球新能源需求。据工信部网站消息,2024年1-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多晶硅环节,1-4月全国产量达70万吨。
 
  硅片环节,1-4月全国产量达320GW,出口量达26.3GW。
 
  电池环节,1-4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240GW。
 
  组件环节,1-4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196GW,同比增长52.9%。
 
  诚然,中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出台措施支持光伏制造本土化和本地光伏产业链的背景下,加上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和调查,让出海的中国光伏制造商充满了忧虑,风险也不断增加。
 
  对此,积极研究国际现有碳足迹标准,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碳足迹标准,进而促进实现国际层面互通互认是破局之道。当前,国内尚未出台统一规范的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因此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情况,研究制定针对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规范统一碳足迹评价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为支撑我国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CQC)南京分中心提出,江苏质量协会归口,江苏省光伏协会等联合起草《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光伏组件》,规定了光伏组件碳足迹评价的范围确定、数据收集、排放计算、分配原则、碳足迹评价值、报告内容及报告发布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生产、销售两旺,各地着力于上下游补链、延链、强链,电池、组件等光伏制造、光伏应用和光伏配套等中下游项目不断投产,光伏产能还将进一步释放。随着光伏产能逐步释放,光伏行业潜在的产能过剩与贸易壁垒挑战将进一步显现,光伏组件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制定不仅是应对国外碳壁垒的需要,保持国内光伏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更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
 

上一篇:塑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这份回收和再利用指南12月1日起实施

下一篇:光模块概念再度爆发!AI驱动下景气值飙升需求量大增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