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迈向碳中和新时代
- 2024-06-11 10:06:52512
碳足迹,即个人或企业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衡量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标。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一环。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7年,中国将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布核算通则标准,建立数据库和管理制度,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到2030年,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 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大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并分解成22项具体工作。
在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统一核算规则标准编制要求。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聚焦关键行业和产品。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依托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明确认证流程和管理要求。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推动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企业发布核算结果与报告。
在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与协同,将产品碳足迹要求融入各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如政府采购和消费品领域。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探索政策支持工具创新。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建立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方面: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加强与国际贸易相关方沟通对接。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促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标准互通互认。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提升中国在全球碳足迹规则制定中的贡献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我国出口产品碳足迹信息安全。
在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方面: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算评价和认证机构。加强产品碳足迹人才培养,完善职业体系,鼓励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强化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数据监测和核算可靠性。建立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支撑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具有计量溯源性。加强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通过加强碳足迹管理,中国不仅可以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同时,随着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际互信度的提升,中国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关资料下载:《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