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治水用上“黑科技”,湘湖水下“荒漠”变“绿洲”
- 2022-09-26 16:09:24599
水清岸绿、水鸟蹁跹的画面,如今在湘湖已不是稀缺景。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以“全域管理、湖岸共治、精准提升”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治理,总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实现了湘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凸显了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助力水环境的持续有效提升,湘湖管委会与国泰环保、英希捷携手同行深化合作,成立湘湖环境研究院,强化科技在水域治理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湘湖局部水域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流域生态治理样板区。
湘湖水街科技治水示范项目,成为湘湖探索“科技治水”模式的切入口。湘湖水街,地处越王路中段,山水环抱。水街内水域长300余米,宽20余米,平均水深约2.3米,水域面积约7.2万㎡,该水域流动性较差,生态结构单一,水体自净能力较弱。实施生态修复的水街,水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生态+科技” ,水下“荒漠”变“绿洲”
湘湖水街科技治水示范项目以“生态+科技”为中心,利用水生动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石墨烯光催化氧化技术等,在不破坏现有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原位降解水中污染物,构建稳定的生态体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体感观和景观效果,精心打造了一片独具湘湖辨识度的“生态水域”。
高效异位净化。量身定制了一套高效异位净化系统,通过絮凝、沉淀等手段将河水中的颗粒物、悬浮物分离出来,降低河道中颗粒物浓度。其中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每小时50立方米,约7天可实现一次全部水量的整体循环。
石墨烯光催化。在水街来水汇入口处设置石墨烯光催化网,在自然光的作用下激发出强氧化质子,强化水中污染物降解功能。
水环境生态修复。在不降水位的情况下打造了一片“沉水森林”。通过引入沉水植物、鱼类、微生物、底栖动物等,构建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平衡”的生态结构,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本次选用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作为净水型沉水植物,能高效吸收氮磷等污染物,光合作用强,增加的光合细菌、氨氮降解菌等微生物与其他水生动物共同促进了“沉水森林”的自净功能。
实施生态修复后,水街水体透明度由项目实施前的0.5米提升至1.2米以上,较大提升了水质观感;主要水质指标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提升至Ⅱ类水质标准,彻底解决了氨氮、总磷超标的问题。
湘湖水街科技治水示范项目,不仅为水街水环境保护构建起更为扎实的防线,更为湘湖进一步打造流域生态治理样板区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水环境治理从水质改善向水生态健康修复的迭代升级。
下一步,杭州市萧山区将把握“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整体保护,重点提升”发展定位,重点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湘湖整体保护,持续做好水生态健康评价、湘湖全面水质跟踪监测;针对湘湖重点水域及周边水体开展针对性的水环境提升工作;在双碳背景下,开展绿色低碳节能的水环境治理技术推广。
原标题:杭州萧山治水用上“黑科技”,湘湖水下“荒漠”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