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济宁高新区:构建“235+N”模式探索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新路径

2022-08-02 09:08:01337
来源:高新区指挥部
  融入众多学科先进成果的新材料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先导。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坚持用工程的方法推进产业强链建群。创立“235+N”模式,“建设2大专业园区、打造3大产业链条、培育500亿级产业集群、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探索实施“专业园+产业链”集群培育新路径。目前,产业集聚区规模达3.5平方公里,形成了半导体及碳基材料、应急安全材料、纺织新材料三大版块,好项目大投资接续落地,聚集企业50余家、产值突破百亿,产业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格局持续深化。
 
  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三大先进产业链条。聚焦产业链高端环节,精准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细分赛道。半导体材料主攻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等全产业链,碳材料主攻沥青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急安全材料主攻新型防火材料和装备等。依托三大特色产业链条,集中布局建设了半导体新材料、先进碳材料、应急安全材料三大产业集聚区:德源路西、联华路两侧半导体材料集聚区,培育代表企业纬世特、加睿晶欣等,其中纬世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碳化硅晶圆重点企业;联华路南、志学路东先进碳材料集聚区,培育代表企业瑞城宇航、高纯度石墨材料等,其中瑞城宇航为国内第1家沥青基航天用碳纤维生产商;王黄路北、黄金大道东应急安全材料集聚区,培育代表企业浩珂科技、顶峰航空等,其中浩珂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集中优势资源,闭环推进两大专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实体化运作专业园区,实现由单体项目运作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集群培育”转变。一是依托国有控股企业及资本优势,采用“管委+公司”模式,启动建设了总投资30亿元、总占地530亩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推行“园区+孵化+基金+联盟”一体化运作,打造以半导体及碳材料为特色的聚集区,可入驻企业50家、销售收入200亿元,翔峰航空、航天宏图等项目率先签约入驻。二是依托民营骨干企业市场及技术优势,建设了总投资33亿元、总占地350亩的纬世特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涵盖碳化硅、半导体级石英及石墨材料等链条的企业级园区,天岳碳化硅等头部型企业入园落地。创新“专业园+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构建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工作闭环,打造产业聚集新空间,提升产业承载能级。
 
  创新体制机制,超前谋划500亿级产业集群。坚持以“制度突破+要素保障”为支撑聚焦产业集群培育。强化政策激励,委托长城研究所编制产业规划,出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意见,以政策优势打通产业链梗阻,形成从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聚焦集群培育格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项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有效集聚,助推产业集群提质增量;创新培育机制,成立集群培育指挥部和产业专班,推行群长制链长制,从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两端发力,协调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问题,动态考核保障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一条龙”培育,以“助企攀登”为抓手、16家攀登企业为引领,一对一量身定做个性化扶持政策,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集群整体快速发展。为“十四五”建设500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做强产业支撑,加速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集中攻坚产业锻链项目,围绕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布局一批增强基础能力、带动产业集群提升的重大产业链项目;构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链条闭环,充实完善“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项目库,形成良性梯次发展格局,增强项目接续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六即+”服务项目新模式,推行“清单+告知承诺制”,实行“跑小青”代办服务,新材料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快速开工建设,服务项目建设更精准,项目入驻再提速;实行挂图作战、项目专班和一线推进法,变“柔性服务”为“硬核实招”,一对一破解项目难题,提速项目建设。实施各类在建项目30余个,远山氮化镓、瑞城宇航碳材料等一批具有带动效应和先发优势的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运行,经过1-2年积累正逐步进入放量突破期,发展优势进一步厚植。
 
  聚合创新要素,协同构建产学研创新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引进创建了一批创新平台,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1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辐射作用日益增强。2019年以来加强了与上海交通大学、日本河合弘治团队、山东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合作,积极布局新型创新中心,2021年启动了昆仑创新研究院及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推动更多新材料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互动耦合。瑞城宇航公司通过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设立碳纤维联合研发中心,攻克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核心技术并成功产业化应用,建设了世界第4条、国内第1条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航天级生产线。加睿晶欣公司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合作,实现氮化镓及碳化硅衬底量产,打破了国外垄断,可改变目前氮化镓衬底超过85%、碳化硅衬底超过90%的市场份额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的格局。协同创新链条突破了一批先进工艺和“卡脖子”技术,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路径支持,植入了创新动力源。
 
  实施精准招商,靶向发力积蓄产业发展动能。结合全市“231”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按照链式发展、关联带动原则,编制了产业链招商地图,发挥好产业链图谱在产业招商中的“指南针” “领航者”作用,提高精准招商能力;紧密围绕新材料重点领域,细分产业链、完善信息链,建立招商载体库、项目资源库及目标企业库。深入研究国家政策走向和产业转移意向,针对产业链条薄弱缺失环节,一对一、点对点招商选资,实现招商引资由“全面撒网”向“重点突破”转变;结合“一区多园”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园区化招商、园区+公司化、园区+链条化招商新模式;健全项目推进运转机制,全面做好招商项目的后端承接和落地服务工作,确保项目落地见效。举行了新材料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深圳集中招商推介活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等招商活动,加睿晶欣氮化镓、远山新材料、华润风电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相继签约和落地,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
 
  下步,济宁高新区将坚定不移贯彻制造强市突破战略,聚焦标志性项目、培育领军型企业、打造高端化产业链,全面建设“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和高能级产业集聚高地,全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引领力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
 
  原标题:高新区┃构建“235+N”模式探索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新路径

上一篇:湖南:7方面精准发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

下一篇:备战“七下八上”关键期,应急物资撑起防汛“保护伞”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