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推动管理创新 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 2021-11-22 10:11:197175
一、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坚决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一是夯实基础建设。形成包括用水户取水口坐标位置、许可水量和责任人等管理信息“一张图”;完善监督检查计划、时间、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日常监管工作“一本账”;建立覆盖用水计划执行、水量核定和水资源税缴纳等情况“一个平台”;出台《枣庄市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和《枣庄市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健全水资源管理“一套机制”。
二是严格计划管理。将“水资源集约节约”纳入市对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每年度分解下达各区(市)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对达到或者超过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区域,严格实施取水许可限批。对年用水1万方以上非农业重点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实现全覆盖,并向年用水量1万方以下用水户延伸。
三是规范用水行为。开展非农自备井排查、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取用水管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未按规定条件取水、取水计量不规范等问题,累计排查登记各类取水口23112个,建立了规范化管理工作台账,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逐一销号。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单位名录,对重点取水口实行身份证式编号管理,在线监控率达到100%,对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及时查处、坚决纠正。
二、注重统筹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利用“集约安全”。以实现水资源统筹调配和供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坚持开源节流、多措并举,构建“多源供给、水系连通、调配顺畅、保障有力”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效益最大化。
一是外调水,提升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2020年新增南四湖下级湖用水指标5873.5万方/年,有效补充市内水资源缺口。
二是内联通,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立足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做好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规划建设“两库四河”水系连通、薛城区引湖入薛、西城区水环境治理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配合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构建系统完备、调控有序、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市域水网。
三是调结构,提升水资源供水保障能力。加大地表水开发利用,累计配置完成南水北调用水指标7291万立方米/年,加强岩马水库、庄里水库等地表水保护利用;持续压减地下水,研究确定全市地下水管控指标,明确开采量上限和水位底线,严防地下水超采;提高再生水资源化利用,2020年再生水开发利用率达到52.15%。“十三五”期间,全市地表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连年稳步提升,形成了水库地表水、南四湖水、南水北调工程水、再生水和地下水科学配置、统筹利用新格局。
三、强化节水载体建设,推动水资源节约“扩面提效”。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用水需求管理,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集约节约转变,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制定《枣庄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提出节水行动总体目标,建立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计划用水、阶梯水价、中水建设、雨水利用、节水奖励等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实施田间节水改造,推广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先进适用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56。加快企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王晁煤电公司浓水脱盐回用和烟气凝结酸性水回用、市文体中心海绵体入渗补水和雨水集蓄循环降低热岛效应、奥瑟亚化工公司蒸汽凝结水循环利用等节水技术,促进节水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新生效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95.29%。推进供水管网改造,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8公里,城市供水漏损率下降到9.7%;开展一户一表改造,累计安装计量设施37468台(套),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计量率达100%。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节水资金6300余万元用于节水基础管理、节水技术推广、节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等。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深化节水宣传教育,建成市级节水教育基地1处,县级节水教育基地2处,节水主题公园1处,组建市、县节约用水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全社会节水意识显著提高。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大力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建设水利行业节水机关标杆7家,全市节水型居住小区覆盖率17.34%,节水型企业覆盖率22.51%,县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超过30%,市直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覆盖率67.5%,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83.33%。2020年枣庄市城乡水务局成功通过山东省水利行业节水机关评审验收。
原标题:山东枣庄推动管理创新 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