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双碳”目标 储能技术作用可不小
- 2021-04-25 09:04:191095
【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伴随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日渐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此外,“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助推“双碳”目标,储能技术发挥的作用可不小,首先,小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储能技术吧!
什么是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储电与储热。目前储能方式主要分为三类: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三大类。
另外,根据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飞轮储能、超导电磁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适合于需要提供短时较大的脉冲功率场合,如应对电压暂降和瞬时停电、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系统稳定性等;而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电化学电池储能适合于系统调峰、大型应急电源、可再生能源并入等大规模、大容量的应用场合。
储能技术是支撑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发输配电设施利用率、促进多网融合等多方面作用,政策的发布,也在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政策推动 储能产业发展广阔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
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关于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动态评估其系统价值和技术水平,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备案)、并网时序、系统调度运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政策的发布有望短期内加速新储能技术发展,累计装机规模有望实现2020~2035年10倍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另外,储能技术是支撑电力系统清洁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助推“双碳”目标,储能技术也将发挥作用。
助推“双碳”目标 储能技术发挥作用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未来将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的首要措施。其要充分利用,风能、光伏发电将是未来主要能源。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建设裂变核反应堆、地热等清洁能源发电及潮汐能等。
但是,风能、光伏、潮汐等间歇式发电和恒定功率的核能,必须以储能来调节。储热技术属于能量型储能技术,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寿命长、利用方式多样、综合热利用效率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清洁供暖及太阳能光热电站储能系统应用领域均可发挥较大作用。
另外,储能技术作为能源转化、存储的关键连接点,可实现电力系统与其他能源系统的连接,是多网融合的纽带,将在能源互联网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储能将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结语: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走向主体能源的关键,储能技术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发展前景可期,在助推我国“双碳”目标上,其发挥的作用可不小。
原标题:助推“双碳”目标 储能技术作用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