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科技COO章嵘:港口无人化是AI技术落地良机
- 2020-07-10 11:07:562966
【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港为城用,城以港兴。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20的港口中,上海*。世界上35个化大都市中,有31个通过“以港兴市”之路发展起来。
约90%的贸易由海运业承载,作业效率对于港口至关重要。在“新基建”、“工业4.0”、“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港口也在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无人码头”正逐渐成为现实。
西井科技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创立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在港口智能理货系统、无人驾驶智能跨运车、港口无人集卡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客户扩展至欧洲和东南亚。今年3月,西井科技助力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跨运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码头正式交付,是疫情发生后上海人工智能大型装备的出海项目;4月,西井科技的6辆无人驾驶电动重卡Q-Truck抵达泰国港口,助力中国智造走出*。
西井科技COO章嵘毕业于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先后就职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法国奥克西兰集团、美国陶氏化学等跨国企业。加入西井科技以来,他致力于西井科技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加快其人工智能产品在各垂直应用领域的落地。
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亿欧科创专程访谈章嵘先生,试图探究:西井科技为何能迅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港口行业的落地?在港口智能化升级的趋势中,西井科技如何继续保持优势?
“无人码头”大势所趋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在疫情防控压力下,大部分企业对无人生产、远程操作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谈到疫情对西井科技的影响,章嵘先生表示:“虽然部分无人驾驶项目落地会有一些延后,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它是危机中的‘机’”。
疫情一开始,在上海、宁波等港口,都曾出现80%至90%的驾驶员无法回来复工复产,大量集装箱在港内滞留,港口无人化改造需求加速。此外,码头运营商对于“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远程化、精益化”管理的强烈需求,也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凸显,为西井科技的化之路带来新的契机。
从*来看,驾驶员劳动力短缺、港口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生产是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加速的三大直接原因:
我国港口内集卡司机劳动力短缺的日益凸显。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港口内集卡司机以40-50岁的中年男性为主,缺口总量占行业总需求20%。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当下“90后”、“95后”青年从事卡车运输工作的意愿不强,可以预见不久后将出现卡车驾驶员“青黄不接”的断层迹象。
由于在码头驾驶集卡拖挂车需要A驾照,按照国内的交通法规,一名司机想要从C增驾到A,至少需要五六年。培养一名优秀的港口驾驶员时间周期长,投入成本高。
近年来,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上升,造成众多码头运能不足。如何降本增效成为各港口管理面临的首要难题。
根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2014-2019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上升。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亿TEU,比上年增长4.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31亿TEU,增长3.9%;内河港口完成3015万TEU,增长8.5%。
与此同时,84%的卡车司机每日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其中40%超过12小时。卡车司机疲于高强度满负荷工作的矛盾凸显,直接影响物流运输效率。
一个集装箱年吞吐量200万TEU的中等码头司机人力成本就高达7200万元,而机器只要维护得当,可以24小时作业,且驾驶质量标准、稳定高效。以自动化运输方式替代人力是港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由于涉及到高空作业和疲劳驾驶,传统港口属于安全事故高发场所。基于安全生产需要,港口无人化转型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AI落地,场景是关键
西井科技在成立之初,以AI芯片和算法起步,这一点与许多自动驾驶公司类似。提及与它们的区别时,章嵘表示:“对于西井来说,做无人驾驶的初衷就是解决港口内的集装箱水平运输问题;而其他厂商可能是先以实现自动化驾驶能力为目标,再寻找落地场景,港口只是众多场景之一。因此,从一开始我们的出发点就不同。”
由此可见,西井科技能够快速实现自动驾驶产品量产,除了抓住港口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外,也是看到了“找准场景”在AI技术落地上的关键性作用。
“人工智能的芯片技术和算力平台,都要和产品做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用。”章嵘强调芯片和算法效力在特定场景中进行验证的重要性。
选择港口这一专业应用场景,“自产自用”的西井科技在技术验证上具有独特优势:西井科技可以直接把产品需求反馈给研发团队,以保证芯片研发和算法及时更新。
那么,在诸多拥有大量智能化升级需求的场景中,如物流园、工业园区、矿山等,西井科技为何会选择从港口切入?港口是否具备一定特殊性,为人工智能落地带来便利?
“我认为,港口是AI落地的*场景,因为它总体来说是一个标准化的场景,各个港口在操作流程上80%是一致的。这为我们提供了量产化落地的基础。”章嵘先生对此给出了答案。
这种标准化场景有其历史原因。从中国港口建设进程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深水泊位仅有96个,到2005年就达到800个,可见我国港口建设主要集中在化加速发展的近二十余年;同时,国内新建港口大量吸取了海外建设经验,这也为西井科技产品在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
人工智能产品一旦每个项目都进行定制,则很难实现规模量产。西井科技坚持深耕港口人工智能,正是抓住了国内外大部分港口在集装箱、作业流程、布局上都高度标准化的特点,其技术和产品积累和迭代的速率要超越同行。
因此,AI技术落地的关键在于找准应用场景。西井科技的底层技术与智慧港口应用场景相互验证,从而推动其产品落地快速实现。就发展目标而言,西井科技表示希望在港口领域做到*。
*智慧港口赛道
“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我认为中国人应该有自信,目前阶段我们不落后于别人,在某些领域我们可能走得更快。”章嵘先生对我国的智慧港口建设十分自信。西井科技创下多个“*”,在智慧港口竞争赛道中处于前列地位。
首先,针对自动驾驶技术,西井科技于2018年9月自主研发出*真正意义的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 Q-Truck。其*性在于:迥异于载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Q-truck采用无驾驶室设计,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
在性能上,Q-Truck可提供80吨大载重,续航里程高可到200公里,却仅需一小时充电,*提升了港口运输效率。
将自动驾驶技术运用到港口中,西井科技不仅实现了单车无人驾驶,更较早进入自动驾驶的下一阶段:车路协同。车队与闸口、堆场等识别系统互相配合,上层调度和码头作业系统*对接,西井科技由此打造出一个全场景的系统工程。
在全局化的港口解决方案上,西井科技同样是行业内的者。目前,市场上的智慧港口方案供应商多集中在岸桥识别、理货系统或单车自动驾驶等单点专项领域,像西井科技一样提供人工智能港口整体方案的竞争对手并不多。范围内,国外企业在单一领域专注度更强,产能和交付能力也落后于西井。
由于覆盖港口应用场景的方方面面,西井科技已经形成模块化产品,便于其客户依据自身需求和预算组合搭配使用。如化大型港口和内河港口,可选择不同配置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客户也可以单独使用西井科技的闸口、岸桥、堆场产品。各模块产品既能独立使用又相互赋能,为西井科技快速占领市场,提升复购率带来很大帮助。
由于在港口智能化升级领域开始积累一定口碑,西井科技如今考虑从打通码头各生产节点出发,参与大物流行业生态链建设。
“只有单车能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不能满足码头的实际需求,真正能够帮助到客户的是从上层调度管理和中台系统去实现车队级别的无人集装箱水平运输。我们的产品方案覆盖之广,正是为了实现场景中多套用户设备与无人系统之间的联合打通,终实现一个真正的无人智能码头。”章嵘认为。
如今,西井科技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2019年,西井科技海外业务迅速增长,2020年3月,8台无人驾驶智能跨运车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码头;2020年4月27日,6辆Q-Truck抵达“一带一路”节点泰国码头;范围内,其产品已经遍布50余个码头,其中国内的沿海港口均有布局覆盖。
从长远愿景来看,章嵘先生认为西井科技社会价值在于为港口赋能的同时,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智慧港口加速落地的浪潮中,西井科技正代表着“中国智造”抢占先机。
目前,港口无人化、智能化升级已经成大势所趋,市场需求空间广阔。西井科技以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起步,抓住了应用场景对AI技术落地的重要性,深耕智慧港口领域,在自动驾驶技术、港口全局化方案和市场开拓上*。西井科技表示,自身产品技术与客户需求相得益彰,西井将朝着*的目标稳健推进。
原标题:西井科技COO章嵘:港口无人化是AI技术落地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