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2017“制造强国”全面发力 多地抢先机

2017-01-04 10:01:081150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7的大幕正式开启,这一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日前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同时,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被单独列出,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如何防止“脱实向虚”,如何应对“双下挤压”,成为振兴实体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长苗圩日前表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开始发力,制造强国建设已经从规划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引擎。记者注意到,广东、江苏、四川等多地在部署这项任务的落实时,不约而同地将方向对准“制造业”。
 
  作为四川“长子”的成都,亦将“加快发展*制造业”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在2016年12月29日举行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成都明确将“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振兴实体

  *:今年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
 
  回首2016,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可谓波谲云诡。对中国来说,能保持稳健并非易事。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继续在主要经济体中“*”。但如何才能稳中求进?
 
  2016年12月14~16日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点提及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财经*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公开表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入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
 
  应该看到,“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有目共睹。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亦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战略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如果没有产品类型的制造业便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人口和就业,“就是常说的‘产城融合’,房地产、金融、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都需要人口的拉动。”吕本富表示,制造业是所有经济的“”,“没有,龙身、尾就没有了,何来经济发展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加速,以及发展中国家争相承接制造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急需加快转型升级。
 
  2015年5月,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新一年工作的重点,其中,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部长苗圩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开始发力,“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五大工程启动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已经从规划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关键词:抢占高点

  谋划:成都等多地“加码”*制造业
 
  从“制造业”着手,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提振实体经济,目前看来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
 
  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广东、江苏、四川等在内的多个省份日前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均明确将“加码”制造业。
 
  其中,制造业大省广东明确,“抓实体经济,核心是抓制造业。”“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培育发展新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中水平。”
 
  作为实体经济大省,江苏强调,“关键要在优化结构、提益上下功夫,聚焦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业技改等领域,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力的创新型增长点。”
 
  浙江也提出,将“加快建设*制造业基地,提升发展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27日,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邀请了15位民营企业家参加,而他们大多来自制造业。
 
  四川则表示,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针对各地纷纷将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副院长盛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制造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但由于政策、体制不配套等原因,造成了一些投资者和企业不重视实体经济、偏向虚拟经济的情况,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比如近几年下降明显的工业投资增速。
 
  盛毅指出,尽管实体经济不只是制造业,但是这种“脱实向虚”在制造业领域表现非常明显,“投资者对制造业的关注度远不如对金融、房地产、其他服务业的关注度,如果延续这种状况,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制造业的升级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记者注意到,作为四川的*城市,成都在2016年12月29日举行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亦明确表示,要建设国家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事实上,2016年3月发布的《成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力争2025年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总量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位,成为中西部*制造业城市”。
 
  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提升至31%、43%,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工业强基行动取得成效。
 
  盛毅表示,成都要成为有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的比重是很重要的,“所以‘工业强基’说的就不是一般的工业,而是中的、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他说。
 
  关键词:创新驱动

  共识:需要从“制造”走向“智造”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进入视野,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被“成都造”“武汉造”“东莞造”等细分化的标识所取代。但另一方面,如何从“制造”走向“智造”,也成为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为此,*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表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
 
  应该看到,从*到地方,不仅将振兴实体经济的实现路径对准制造业,更对“创新”达成了一致。
 
  “创新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剩,怎么创新才是难点。当然,各个地方的产业不同,创新的路径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创新一定不能变成口号。”吕本富表示。
 
  吕本富认为,搞活制造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让企业变得有核心技术,拥有竞争力;二是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效率高,“比如富士康,在同行业竞争中,效率越高成本就越低,这也是竞争力。”
 
  吕本富表示,“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发展的和动力,其他行业再搞也是‘泡沫’。有了制造业,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中国重汽连续12年出口居行业* 2016整车出口2.5万辆

下一篇:梁稳根之子掌舵三湘银行 三一密集出手金融业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