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工匠精神:全神贯注探索发动机可靠性
- 2016-03-14 09:03:0416021
潍柴工匠精神:全神贯注探索发动机可靠性
何为“工匠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不外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注”等内涵,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则需做到“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克服得困难”。
对于“工匠精神”之于企业在新常态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意义,潍柴深有体会,连续多年投入巨大的资源用于品种的增加、品质的提升、品牌的锻造,截至2015年12月,潍柴动力的品牌价值估值为201.08亿元,荣膺中国机械制造类企业名。
*代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两会期间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潍柴是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将国家品牌打造成,责无旁贷。越是市场形势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大研发投入,潍坊本部一年都要投入十几亿元搞研发。”
对核心技术有着“工匠精神”般的追求
对核心技术有着“工匠精神”般孜孜不倦的追求,不仅是潍柴生存发展的战略需求,更是潍柴作为国有企业,打破国外垄断、提高国家工业水平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其主营业务——发动机业务板块上,从国内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到国内台大功率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从国内套自主ECU电控系统到行业内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技术不仅让潍柴牢牢抓住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让潍柴在复杂的形势下得以从容应对危机与挑战。在这些核心技术中,“高可靠性”具代表性。
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年,始终把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定位在可靠性上,并花了数年的时间成功申报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投资5.5亿元,可满足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研究需求,是目前国内同行业功能全、能力强的实验室。
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回忆起实验室申报之初,有专家提出质疑:可靠性算什么*技术?不如申报新节能技术、材料轻量化之类的。但潍柴依然坚持可靠性。“因为在与行业对标时,我们发现,可靠性是中国内燃机与*水平大的差距所在。而且可靠性的提升还是进行节能减排、轻量化等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可靠性差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锁喉之痛,虽然一些企业热衷“标新立异”,以所谓的“新技术”为噱头,夺取客户眼球,但潍柴却不为眼前小利所动,始终坚持“有态度的创新”——专注基础性开发,把资源集中在可靠性这一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上。
“工匠精神”打造“高可靠性”
时下提到“工匠精神”,许多人言必称德国、日本,对中国制造的廉价、低端诟病已久。为何中国人能造载人火箭,却去日本*马桶盖?为何美国车用柴油机的B10寿命基本在150万公里,欧洲柴油机为120万公里,而中国柴油机仅有80万公里?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逾越多大的技术鸿沟,而在与能否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否耐得住寂寞,淡泊眼前的名利,把一项技术做到,打造成“人有我优”的核心优势,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玩新概念。
潍柴发动机的高可靠性优势,不仅在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还体现在设计、制造、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在开发环节,潍柴有行业严格的研发流程B701,耐久考核指标远远超过同行;在生产制造环节,有严谨成熟的加工工艺,编织了严密的质量管控网,实现从源头消灭缺陷;在应用配套方面,潍柴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可保证发动机与整车的匹配。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潍柴发动机的B10寿命走在了*,车用重型柴油机达到欧美水平。
如果把目光投向潍柴“心动力”WP5/7的制造基地,我们会发现,每一名员工在一个作业循环内的弯腰幅度、手臂姿势、持物重量、持物时间、步行时间、作业循环时间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生产的每一个步骤被精细分解到,高程度的标准化作业保证了产品的高可靠性。事实上,这种“”的标准作业,只是潍柴WOS精益生产的一项内容,但也足以从中窥见“工匠精神”在潍柴的实践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