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业”到底是谁服务了谁?
- 2016-03-01 09:03:48119168
人口红利消失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
说到“互联网+”这个近期被我们说烂的名词,我们首先得先给它下个定义,互联网 ”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俗的来说,就是把虚拟的互联网当作实体的店铺,产品放在店铺里推销出去。
这种新形态的销售模式不仅适用于小型商品,也适用于大型工业商品,所以“互联网+工业”才会因运而生。看着这个新名词,就有疑惑了,到底是互联网为主工业为辅还是互联网为辅工业为主?
这其中一部分人认为互联网工业是基于红领和海尔模式构建,核心在于互联网 工业,加速推进工业企业的互联网化。工业互联网着眼互联网在工业上的应用,更倾向于是一个技术词汇;一部分人从文法的角度入手,认为互联网工业从文字角度侧重点在工业,可以理解为“拥抱互联网的工业”。但同时也存在歧义,互联网工业容易会让人以为是互联网产业;另一部分人则通过对比认为,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工业只是名字的区分,本质上无异。
这三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不能说服谁,不过本人会更倾向于互联网服务于工业,且不仅是服务于工业还同时服务于其他全部行业。毕竟互联网只是一个转播媒介,并无实质产物,假设只有互联网而没有产品,那我们生存不下去;而反方向假设有产品而没有互联网,那我们几千年下来还是可以生存着。由此可见孰轻孰重。
其实无论是工业互联网,亦或是互联网工业都是经济环境下催生出的一种战略愿景。本意都是将*的技术、创新的模式与工业相融合,打造国家或省市、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类似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和互联网工业联盟这样的联盟组织的建立,大都是由政府指导,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高校、协会组织联合组成。这也是时下流行的一个由企业、研究人员和公共机构组成的生态系统。
从根本上只是为推动国家或者地方发展战略更好地、更快地、更全面地落地。这种形态也已经成为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基本要素。但一窝蜂的建立各式各样,名头各异的联盟或协会的行为值得商榷。中国的各级政府亦或是制造企业应该理性的面对国家战略的调整,将重心放在如何实现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创新能力培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