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大型化时代下中小船舶企业的生存之道
- 2014-12-22 10:12:043701
船舶大型化时代来临
“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近期尤为明显。”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孙光圻介绍说,由于航运行业自2008年以来*保持低迷,目前也没有明显的恢复发展,企业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而实现规模运输是关键——以40万吨集装箱船为例,如果运量达到18万吨,其综合运输成本将降低25%-30%。
航运企业方面,船舶大型化趋势还将带来新的市场洗牌。“企业只有一个目的,成本小化,目的大化,所以船舶大型化是必然趋势。由于超大型船舶门槛较高,一批没有实力或难以获得融资的中小型企业将首先从相对*的远洋航线淘汰,终被整个市场淘汰。”德国欧门集团中国区代表孙飞表示。
而在上海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看来,国内航运方面虽然目前依旧在多个领域禁止外资进入,但未来的开放也是一个趋势,特别是船舶代理、理货等领域,但外国的独资码头还不太现实。
但对于国内码头而言,为了接纳目前和未来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不仅需要更大的空间,还需要便捷通道、集中物流配送等服务进行承接。具体到物流、运输服务企业,也对其运输网络、通关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对这些挑战的一种方式是:采取联盟的方式连接,突出地区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然后在保证已有阵地发展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再考虑如何差异化开展化服务。”孙飞表示。
船舶大型化时代下中小船舶企业的生存之道
1、找准市场,趋利避害
Alphaliner截至2014年1月1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格里马尔迪集团营运船舶37艘(其中自有船舶36艘),运力达38567TEU,世界*35位。与三大主干航线上的其他承运人相比,格里马尔迪集团的规模确实不值得一提,更不用说中小型航运公司了。为寻求生存空间,中小型航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区别化策略,把主营业务定位于某一特定领域或某一特定线路。
2、明确定位,专注小客户
随着P3网络联盟的继续发展,其成员船公司将在泛太平洋航线和亚欧航线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其他船公司必然也会寻求大联盟的经营方式,这意味着客户对船公司的选择范围将越来越小。随着远东贸易增长逐步放缓,船公司逐渐将大型船舶以梯级置换的方式转移到大西洋航区,并增加新航线,致使独立营运船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一般来讲,中小型船公司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客户(尤其是小运量货主)身上,从而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如果公司仅服务于少数大运量货主,一旦货主不能及时出货,公司将陷入困境。可见,明确市场定位并专注于小客户是小规模航运公司成功的关键。
3、创新技术,提率
近年来,大型船公司不断推出采用新技术的巨型船舶。例如,马士基的3E级船舶集规模经济、节能减排等优点于一体,树立了行业基准*。中小型船公司要在主干航线上立足,必须在造船技术上有所创新。
2012年夏天,大西洋航运公司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造船厂)签订5艘集装箱/滚装兼用船舶建造合同。中华造船厂将在2014年3月开始组装艘船舶,并于2015年1月建造完成。中华造船厂拥有海军舰艇、滚装船以及液化气船建造经验。据悉,大西洋航运公司通过公开招标获得非常优惠的价格。通过改变船上货物配载方式,这批船舶能够以集装箱货物代替没有运费收入的压载水来保持船舶稳性,其运营经济性远远超过公司船龄达30年的现役船队。新船的船体钢材用量与公司现役船舶相当,但其需要配备的船员更少,集装箱运能是现役船舶的2倍。此外,由于采用新技术,新船油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提高能源效率对船公司来讲尤为重要。
4、与航运巨头开展合作
超级联盟成为三大主干航线上的新常态给中小型船公司形成巨大威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规模略小的CKYH联盟以及长荣海运、中海集运、以星航运、阿拉伯航运、汉堡南美等独立运营的大型船公司压力重重,中小型船公司的艰难图存可见一斑。
为扭转局面,中小型航运公司在集装箱和滚装船运输领域寻求与航运巨头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