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于求 海工装备市场或将遇危机
- 2014-11-21 10:11:592811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投机性订单将给产品建造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应该引起行业警醒。特别是受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原油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海工市场的“熊市”特征已经愈加明显。而在当前海工建造市场传统的按项目进度节点付款的模式已被大笔尾付款模式取而代之的情况下,海工建造企业不得不纷纷另辟蹊径,探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类似“先造后售”的模式对于拥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集团而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其存在的“高风险”有可能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进一步被放大。面对未来海工市场的走势,如何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企业关注的话题。
模式多样风险要警惕由于投资者和建造者的商业背景不同,在产品下单、建造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不同的商业模式。当前,海工市场大体出现了按订单生产的商业模式、先造后售的商业模式、银企结合的商业模式以及利用融资租赁公司自主下单的商业模式。
但总体来看,不论哪种模式,海工订单的首付款占比都仅为10%~20%,国内部分企业订单的首付比率甚至低至5%。如此一来,海工建造企业将独自承担巨大的融资压力。由于产品建造周期长、投资大,海工建造企业无疑将面临巨额的融资成本和因汇率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带来的多重风险。而且今年年初以来,海工市场下滑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海工建造企业面临的这些风险不断加剧。
据了解,目前,投机性订单多数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钻井船订单中,且大多采取“先造后售”的商业模式。一些海工建造企业在没有“东家”的情况下,通过寻找设计单位、市场“集资”,采取项目整包方式建造,建造后期再寻找潜在客户出售产品。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节约上千万元的管理费用,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由于建造的产品通用性强、个性化差,与定制化设计冲突较大,一旦需要修改,建造企业要承担不菲的成本,且修改过程中易被客户牵着鼻子走,销售价格易被客户掌控,从而导致建造企业无法很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有业界人士认为,“先造后售”的模式关键在于对目标市场潜在需求的研究,并对建造方的资金实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当然,国内市场也不乏以此模式顺利转型海工,并成功交付产品的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建造的首座海上钻井平台“振海1”号就采用了“先造后售”的商业模式,平台建成后成功出售给了一家新加坡公司。由于振华重工自身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同时其母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又收购了海工设计公司F&G,这为振华重工成功实施“先造后售”的商业模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无论哪种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盈利模式,它本身具有性,因此,有时候看似相同的商业模式,在不同的海工企业,又有不同的特色。
“商业模式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借鉴,对海工装备建造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表示,无论企业采取哪种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往往需要企业打破传统思路,对企业自身文化、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进行深度变革,稍有不慎,一个订单出现问题,都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尤其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船企必须不断探索,审时度势,创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商业模式,以小的代价获得大收益。
权衡利弊切勿被海工海工装备制造业兼具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由于船舶市场复苏缓慢,越来越多的船企转型进入海工领域。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与主动入行相比,国内大多数船企在转型升级中其实是“被海工”了。同时,随着许多投机船东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海工建造企业的风险。
盘点国内当前的一些海工建造企业,在硬件设施上,除大型的*企业(集团)外,一些盲目“入行”的造船企业大多没有建造海工平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力。大多数企业按照现成的造船模式建造海工平台,而海工平台对焊接的工艺、强度要求更高。此外,我国海工平台建造大多沿袭了造船企业大规模“人海战术”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我国海工平台建造周期较长,一旦未按照节点完成,船东随时可能以此为借口弃单。
此外,欧美企业依然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和关键设备配套市场。我国海工建造的整体工装、设计能力以及“软实力”均稍逊*。太平洋造船集团副总裁张明华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工装备建造有别于造船,海工企业的商务管理、文档管理、体系管理等跟造船存在很大不同,用造船的思路以及建造合同去执行海工项目,企业迟早要吃亏。
投机船东“”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风险。自去年以来,由于国内化解造船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许多船企希望发展海工业务,国外投机商借此频频下单,并以较低的首付款“引诱”国内企业垫资建造海工平台。由于此类产品资金占比大,一旦建造企业未按照节点完成就存在被撤单的风险。
当前从事海工装备建造的企业许多也从事船舶建造,很容易将参与船舶市场竞争的策略直接应用于海工市场。对此,中船重工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在选择船东时,对船东的可靠性、可信度和资质要多做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要摒弃“迎合船东”的思想,在承接项目时,需权衡利弊,坚守自身的底线,并综合考虑企业能承受多大风险,不能盲目承接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