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制造业非到“迟暮之年” 强国之路“质”为关键

2014-10-23 16:10:562748
来源:中国重工机械网
  导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人都表示制造业将迎来迟暮之年。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几大支柱之一,又该如何真正走向“强者”之路?



制造业非到“迟暮之年” 强国之路“质”为关键
  
  看好制造业前景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在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困局的情况下,华安达依旧大胆收购制造企业。在华安达董事长看来,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基础地位依旧不会改变,它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丘育华表示,“水泵涉及很多行业,水利、石化、大厦、大楼住房、矿业等。水泵也是我们空调压缩机的上游产品。我下决心收购水泵厂,关键的原因还是看好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同时,未来产业化延伸,收购上下游企业能够使成本降低,而且延伸带来的是商业机会成几何式增长,这比局限在一个板块更有机会。”
  
  虽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但是丘育华相信,所有的互联网交易终离不开制造业的生产。“看好中国制造业长远的发展,我判断未来十年实体经济要回归。有人说现在是电商的时代,但是我想问一句,电商、物流,哪一个不是围绕制造行业发展起来的?制造行业是源泉,没有上游的制造行业,下游的电商、金融都是空中楼阁。目前,美国的经济恢复也是在奥巴马提出的回归制造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丘育华笃定地表示。
  
  呼吁政府帮助搭建研发平台
  
  下一步,丘育华已经计划进行新厂的改造。“将在顺德投入资金建设新厂,更新设备,希望打造数控设备,生产更具竞争力的大型水泵和特种泵。”丘育华告诉记者,制造业就是*投入,慢慢回报的行业。必须专注才能在将来获得*的稳定回报。
  
  “企业家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丘育华表示,很多国内制造企业的生命不过五年左右。这肯定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但政府在对制造企业的扶持上也应该下工夫。
  
  “比如政府给制造企业的一些创新奖金能否集中起来帮助企业按照不同的行业搭建研发平台,从世界各地招揽的人才。在经济增长放缓成为常态的当下,政府如何帮助企业减压,帮助制造业培养自身的人才梯队等等都是应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丘育华建议,“我呼吁政府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关注实体经济。我的投资将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探讨中国制造迈向强国必经之路
  
  质量必须赶上数量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周济向600余位中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描述了这个“2025制造强国”的轮廓和必须迈过的门槛:让质量赶上数量,是实现制造强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强制性标准外还需更高标准
  
  谈质量离不开标准。事实上,许多见诸报端的质量事件,暴露了一些产品甚至行业,因缺乏严格的技术标准而导致的乱象:标准太低,或者缺乏专门的标准而以其他产品的标准来代替。“度量衡”混乱不堪,产品自然参差不齐。
  
  周济强调:“应该发挥标准作用,强化重点领域的技术、产品与管理标准制定和实施。”但这个“作用”很难如想象中那样顺利地实现,至少目前如此。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就曾公开指出,许多企业目前仅以满足强制性标准为目标,影响了产业质量整体提升。
  
  据统计,我国现已制定国家标准30680项、行业标准37882项、企业标准100万余项。在马林聪看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低门槛,它们更多地保障的是基本质量,但要想产品有着更好的质量体验,企业须在国标基础上采用更细更严的标准。因此,他认为,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标准方面的主体责任,并建议建设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公开与监督机制。
  
  同时,更高层面的关注不能少。目前,许多国家已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考虑标准的提升问题。美国国会颁布质量促进方案,将计量、标准列入国家战略;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政策,研究制定“知的基盘”政策体系架构,由首相牵头研究制定日本标准综合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将标准作为核心战略。
  
  质量不是检出来的
  
  标准只是确保质量的开端,要想在终端看到质量的产品,中间的过程尤其重要。一个常见的质量管理方式是产品抽检,通过对生产线终成品的抽样检测来确保整个批次产品的质量。但美国*前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认为,“不能通过检查来实现质量”。
  
  “质量必须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节点,而不是在生产线的末端加一个质检员而已。”古铁雷斯表示。这位*前部长曾做过食品销售员,还做过财富500强食品企业的CEO,对质量管理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美国的质量管理并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过程,即从供应链到销售、从工程师到高管,所有环节的所有人都是参与者。
  
  但如何能确保每个节点的每个人都“懂质量”?“你必须给他们必需的培训和工具,使他们明白什么产品才是好的。”古铁雷斯说。
  
  他的观点得到德国质量协会会长尤尔根·瓦尔维格的赞同:教育和培训体系对于企业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没有教育培训的支持,质量不可能实现。”瓦尔维格说。
  
  瓦尔维格指出,德国工业质量的一个成功因素即在于德国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有政府层面的教育框架,也有企业层面的学徒制和技能培训。
  
  因此,质量管理涉及全过程的每个人以及对他们的培训。“管理层可能会有顾虑:这会加大产品的成本,对质量的追求成为成本负担。”古铁雷斯说,但减少成本的佳方式就是质量。企业要愿意为员工培训进行投资,而不是仅投资一个质检员而已。同时,国家层面上,要愿意为职业教育进行规划和投资。
  
  质量意识外更需要质量技术的改进
  
  古铁雷斯所强调的对每个节点的人进行培训,不只是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而且更多的是要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强调如何重视质量、要有质量意识,但忽视了对具体的质量技术的探讨和改善。”*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说。
  
  以前或许缺的是意识,但现在缺的是方法。“当刷牙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刷牙的方式以及牙刷或牙膏本身。”郭位打了个比喻。
  
  周济在他的“2025制造强国”设想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推进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等共性质量技术研发与攻关,鼓励应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来加快产品质量提升。
  
  不过,具体落实到某个企业,质量技术的研发与改善有可能让他们“有心无力”,特别是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韩国质量管理学会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新完善认为,政府应为中小企业的质量技术改进提供扶持和引导。
  
  他介绍,韩国政府设有质量创新基金,以每年20亿韩币的基金来资助一些研发机构,让他们为中小企业设计开发质量技术和质量改善模型和方法等。但这些成果并非免费提供给企业,而是会收取10%到20%的费用。
  
  “至于那些前沿基础技术的改进,如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等,可快速地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水平。这更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推动。”他说。

上一篇:高铁基建迎热潮 推土机市场将迎转机

下一篇:2030年风电装机将达20亿千瓦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