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造船业重振旗鼓 力促行业健康发展
- 2014-03-24 10:03:341915
日前,在*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基础上,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2013~2015》(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既要化解产能过剩,也要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
行业发展矛盾与困难
江西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困难。据甘增海介绍,目前全省船舶工业总体上还处于高增长与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之中,还存在着总体规模总量偏小、研发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现代造船模式转换缓慢、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企业管理有待加强等产业结构性矛盾和素质性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三难”问题日益突出,使部分企业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地步。
“这个行业(船舶行业)本身就是属于产能过剩的行业,省里出台的这个《方案》就是要通过‘升级一批、转型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来整合重组全省的船舶工业,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整个行业做大做强。”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建华告诉记者,他希望政府从源头上把一些不具备规模、产能低品质次的产品和企业能够整合掉、淘汰掉,以便做强做大一些,促进整个产业做强做大。
《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江西省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中国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水路畅通的基础,重点发展2万吨以下化学品船、重吊船、多用途散货船、成品油船、1000标箱集装箱船、大马力拖轮、内河运输船、小型豪华游艇、高技术含量赛艇等。鼓励研发绿色船舶,推广和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内河船舶气体燃料动力改造等。鼓励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发展修船、船舶中间产品和非船产品。
为此,江西省将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有实力的骨干船舶企业兼并、收购中小型船舶企业和配套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扩大生产能力和配套能力,大力促进开发新型出口船舶,提升产品档次,实现船舶产品从“低价抢占市场”向“质优取胜”转变。
“可以看出,实施方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不仅对化解当前产能过剩、扩大内外需等做出相关规定,更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明确了任务。”江西省*产业协调处处长谌兵表示。他认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这份方案的重点。
打造产业基地 加大信贷支持
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优化结构的目标,《方案》提出,江西省规划了三大船舶产业基地:打造九江中小船舶制造产业基地,在已形成20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发展,提升骨干船舶企业综合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打造九江船舶零部件产业基地,推进中船九江公司“两区一中心”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尽快形成效益;打造南昌豪华游艇制造产业基地,积极引进上下游生产企业,形成年产100艘游艇生产能力。
“《方案》明确打造三大船舶产业基地,目的是在今后三年把这三大基地打造成江西船舶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提出的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甘增海表示。
根据《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船舶行业要实现年总产值15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实现年造船完工量180万载重吨,主营收入120亿元;船舶配套产品主营收入30亿元。为此,江西省出台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船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鼓励船舶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加大信贷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六项配套扶持政策。如创投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船舶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此外,在安排科技、企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时,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建立现代化造船模式等。同时,鼓励船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务,加大信贷金融支持,鼓励船舶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产业集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省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船舶产业相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