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复苏遇困境 业内建言加速升级
- 2014-03-18 11:03:461879
3月13日,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总理在*金色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中国装备走出去要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
两会期间,来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代表们就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和业内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吴煊:工程机械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
年初,国家*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GDP增长7.7%。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趋缓已成为各界共识,在经济缓慢复苏和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陷入产能过剩泥潭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要如何转型升级,从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中突围,并在与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中建立比较优势已成为关系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届两会上,此议题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强周期性行业,它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未来增速持续放缓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必然要度过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转型期”,谈到工程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日信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吴煊这样对记者表示。
王民:高速心态调整为中速心态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为追求质量效益、节能环保和集约。这意味着,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拉动的工程机械行业将*面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的环境。在2013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上,身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翘楚徐工集团董事长的王民也曾对媒体抛出他的“中速心态论”。
王民表示,随着行业发展速度的变化,应该从高速增长时期的高速心态,调整为中速心态。他说,尽管世界经济仍然不稳定,比较低迷,但是发展仍是主旋律,机会还是很多。特别对中国的企业来讲,它已经从一个扩张型转变到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
王民表示,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技术的创新,如今做普通同质化的产品已经没钱可赚了,跨国公司占据的是市场、挣的就是大钱,而我们现在还有差距。所以创新是竞争促进的,也是自己要活得更好逼出来的,不创新就是等死。
王民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积累,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解决了90%的难题,但关键的是要攻克后的10%。“这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后的几百米,需要聚集更大的力量,用更多的财力、智慧和人才,把后几百米和10%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不解决的话,始终被人遏制。”
詹纯新:产业链均衡发展
中国重工企业不可谓实力不雄厚,在“2013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中国11家企业上榜,美国为8家,日本11家,德国5家,瑞典3家,韩国2家,芬兰2家。前15强企业中,3家中国企业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分别位居第5位、第6位和第10位。然而,在超大型企业频频登顶制造业排行榜,大手笔进行海外并购、投资设厂的同时,中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却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13日,*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参加两会时表示,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在产业链上实现均衡发展。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诞生了一批规模上千亿,在有品牌、有地位、有话语权的,但为之配套的企业大多还是创业型、中小型企业,它们处于产业链底部,规模较小,技术较弱,装备较差,没有能力自我升级,难以支撑产业向突破;为主机配套的拥有关键技术的核心零部件,占有高附加值,但大多数却要从欧美企业采购,这成为制约产业向升级的瓶颈。
詹纯新认为,资源无法共享也是制约产业升级步伐的重要因素。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缺乏对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成果共享。他分析称,对大装备制造业来说,材料、机械、电气、液压等学科都属于行业共性技术。“行不同,理同”,对共性技术进行基础研究与延伸开发,能够使大装备制造的各分支行业共同受益。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难题,代表们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王金富表示,政策环境、技术、人才是转型升级当中*的三要素。詹纯新建议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合适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联盟,从横向打通产业链,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