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我国实现智能制造需多方共促

2014-03-06 14:03:561808
来源:中国重工机械网整理
  zgong导读: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智能装备更是对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明确指出未来智能装备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地位,发展智能装备是大势所趋。结合我国装备制造发展的背景,只有多方共促,才能改变装备领域被外资*的现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设备装备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现代化的设备装备不仅是衡量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我国在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目前,智能装备的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市场多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厂商市占率低,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为10%,工业机器人与*装备为20%,中档数控机床为20%,数控机床为1%.而《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而要想达到上述规划目标,重要一点在于技术的突破,国内核心技术较少,不足于支撑行业全面发展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呢?

  利用资金优势 加速收购

  收购在商场上并不陌生,比如近期联想接连出手两次,分别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及摩托罗拉,这些都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制造业在面临本土核心技术研发滞后,权大都属于外资企业时,开展收购,无疑可以有效减少产业突破时间。
  
  事实上,国内已有制造企业正在这样做,比如早前就是中国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业务。此外,在机床领域,国内机床公司相继收购美国、意大利等地机床企业,对完善中国公司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接二连三的中国式收购,无疑将快速缩短中国行业技术与间的差距,使之在新品研发等工作上,取得较大进步。
  
  企业需提高自研能力
  
  除上文提到的海外收购之外,尚没有充足资金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的国内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中短期投资计划,保持资金的连续性。本土研发虽然见效相对较慢,但无疑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力提升非常坚实。
  
  除保证研发资金投资外,国内企业还可以与国内自动化学校进行合作,实现人才的委托培养。这是保证研发人员有新鲜“血液”注入的重要条件,可以节省人才培养时。另外,与自动化研究所保持紧密联系,也是提升自研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与专业研究所作,可以共享国内新的技术成果,使新技术在快速度下转换为经济效益,对双方都有很大裨益。
  
  坚持大胆探索与创新,积极推动企业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设备管理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综合管理体系,为政府制定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提供参考依据。把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作为推进设备现代化发展的工作着力点,促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和推进设备的节能减排,特别是高能耗设备装备的节能改造和重污染装备的减排治理,总结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力争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循环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政府协调
  
  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突破旧有模式和传统思维的束缚,转变思想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尝试符合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实际需要的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整的现代产业集群。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带动各地区、各行业设备协会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加强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源整合,通过联合开发资源、共同开发市场,逐步建立统一谋划、全面开发、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发展合力,为企业开拓市场架桥铺路,促进不同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维护企业利益,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建立资质认证准入制度,指导企业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总而言之,在智能装备产业给力制造业升级的年代,我们需要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实力,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改变装备领域外资占主导的基本现状,终完成国家规划目标。

上一篇:两会:海工装备发展要适合自己

下一篇:机械制造人才缺失 产业升级遇阻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