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起重机行业打开化道路
- 2013-01-30 09:01:371473
1、市场区域现状
(1)区域市场现状
起重机市场(除中国)总容量约为1.5万台。其中新兴市场发展速度快,如巴西、俄罗斯等;中国起重机正逐步迈进欧美市场,在范围内同起重机同台竞争,中国起重机在产品技术、产能、销售渠道、海外布局已具备走向市场条件。
依据市场总体容量、市场经济增长状态和所处阶段,市场性质可分为三类: 潜在市场:容量大、增长缓慢的,例如中东、非洲;
增长市场:容量大、高速增长,例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独联体; 成熟市场:容量大,增长变化稳定,例如欧洲、北美及澳大利亚。
(2)区域市场竞争力市场现状
1)产品技术方面
目前,中国起重机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技术逐渐成熟,重大产品技术向大型化、高速化和*化发展,通用技术向标准化和多样化发展,产品性能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已具备参与化竞争的能力。
2)产能方面
国内起重机市场需求超过*其它地区市场需求总和,其中超过90%产能是受中国市场需求驱动的。国内起重机企业一直在努力扩大出口份额,目标是达到市场份额的30~35%。目前中国起重机产能远远超过需求,2011年产能高达4万台。
3)销售渠道
营销网络、人员和设备配套逐步完善。中国起重机企业逐渐在销售量大且无销售网络的地区建立新的销售网点,在范围内物色新经销商,并进行相应配套,完善销售服务网络,为起重机行业化奠定基础。
4)化步伐
化步伐逐渐加快,预计2015年工程机械出口将达到200亿美元。目前,国内数十家企业将目光放到海外市场,不断兼并收购,完善产业链、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大出口力度,不断拿下数亿美元出口大单,创下行业的历史纪录。
2、产品质量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市场需求,国内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但仍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与国外工程起重机比较,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设计精细程度参差不齐
国产工程起重机与国外产品相比在外观、人性化、产品的可靠性、安装的方便性、细节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国产工程起重机在外观、人性化、可靠性等精细设计方面参差不齐。
(2)工艺技术和装配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国产起重机的材料加工精度、外观涂装、主要覆盖件的平整度和关键结构件的焊缝和装配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制造装配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焊缝外表粗糙不整齐,涂漆质量不过关,油漆附着力及抗腐蚀性差等。
(3)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
国产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与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较大,影响产品寿命,如液压系统的渗漏、异响;电器元件老化、接触不良、失灵;机构类漏油、异响、操作不便、不可靠;桥箱类漏油、漏气、断齿、操作不灵;两室及外观件漏水、焊缝开裂、密封老化脱落等。例如发动机国外使用寿命为8000h,而我国仅有3000h;液压缸国外使用寿命为100~200万次,而我国只有60~80万次。
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导致以下状况的出现:
(1)因产品质量问题退出市场
20世纪30年代,日本工程机械在拓展市场进程中出现产品质量不可靠,缺乏零配件,没有维修服务体系,使得日本工程机械进入美国市场口碑不好,导致产品退市。
(2)产品质量引起市场罚款赔偿
20世纪90年代,韩国工程机械进入市场,由于产品质量引起的赔偿,多数产品退回,大量进行索赔。
(3)产品质量对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
国内有些工程机械因出口产品出现批质量问题,在上给中国制造带来负面影响,为“中国制造”的形象蒙上一层价廉质劣的阴影。
“产品质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起重机企业进入市场必须保证产品品质,避免再走日本、韩国和中国工程机械进入市场的老路。
二、中国起重机行业化面临的压力
1、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法律、法规壁垒,导致标准、试验检测手段及方法不完善;中国工程机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尚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企业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竞争,产品可靠性竞争力弱;国产配套件基础薄弱,配套体系市场、服务、备件落后于国外,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中国起重机产品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要求难以保证。 2、本地化生产和配套问题
中国起重机化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资本壁垒、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和渠道壁垒。
资本壁垒方面,中国起重机海外本地化生产和配套资金投入巨大,部分动力和液压元件需要进口;订货周期长,而且订货资金占用庞大;起重机分期销售,货款回笼慢。
技术壁垒方面,*进技术和获得难;国内出口产品会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某些进口国也利用知识产权来设置市场门槛;技术标准高,检验程序严,产品出口要求严格。
品牌壁垒方面,市场趋于理性,国内外客户非常注重产品的口碑和品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部分企业遭到市场的淘汰;外来品牌性价比提高不明显时,很难冲破品牌壁垒;区域强势品牌企业为保证自身优势,不给其他竞争品牌以可利用的资源,不给竞争品牌可对抗性的空间。
渠道壁垒方面,区域垄断行业经销商拥有紧密合作基础的零部件供应客户关系、稳定强大的资金流平台、成熟的营销服务能力;区域强势经销商为保持自身地位构筑渠道壁垒;国内外市场分布广泛的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短期内很难实现。 起重机行业化首要任务是开拓市场,实现本地化和配套的可持续发展。各企业要加强海外经销体系,完善本地化备件供应和售后服务,以产品和良好的信义站稳脚跟。全行业在海外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行业自律,减少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产品的研发创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同时应该警惕贸易摩擦的潜在危险,维护“中国制造”在上的形象,确保行业在海外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3、品牌建设
(1)品牌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扎实的品牌塑造是占领市场份额的有利武器之一。在品牌对市场的分割中,2:8法则神奇又灵验:即20%的占有80%的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只能分到20%的份额。因而摆脱这一窘境的当务之急就是塑造品牌。
(2)品牌可显示实力,增强市场影响力
创建品牌可以增强客户的信任度。当一个国家的品牌进入多个国家时,通常被认为品牌有实力,产品高质量,说明该品牌不仅为国内客户接受,而且为国外客户——更挑剔的客户所接受,从而又反过来增强了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 (3)品牌可带来较大的经营利润
我国不少出口企业,在为国外加工制造产品即OEM(贴牌生产)。然而事实表明,贴牌生产的企业利润微薄,品牌企业收获了丰厚的利益,是生产企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说明,产品的化经营利润远低于品牌的化经营利润。
(4)品牌可提高规模经济的效应
规模经济是一个战略杠杆。世界市场比国内区域市场大得多,品牌化后,同样的研发费用可以在众多的市场分摊。同时,大规模运作能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使品牌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品牌化还可以大大减少和消除重复性的工作。 (5)品牌在员工能动性和忠诚度
对于上有影响的品牌,其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吸引上管理人才和的员工,而且能激发高昂的士气和雇员的忠诚。而的人才又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起重机行业突围之路
1、品质突围
如何实现中国起重机行业的突围,要从自身的产品品质、产品创新方面着手。产品品质突围要有系统性,强化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完善企业制度、人才管理模式,需要提高技术和硬件设施水平。同时,全行业都应该重视产品可靠性,打造产品可靠性工程体系;持续开展可靠性需求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评价、生产保证论证等工作。品质突围也要有制度创新、管理提升和企业文化等配套策略,融合制度改革和管理提升之成果,打造企业“品质文化”,形成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基础;系统研究信息化改造、精益生产与品质控制等*管理模式;深化企业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解决如何激励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2、创新之路 在产品创新方面,行业应聚力研发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突破是提高我国工程机械核心竞争力,站稳地位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原始基础比较薄弱,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求成心理,唯有自主研发、循序渐进,才能真正突破核心零部件瓶颈。在集智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方面也应该不遗余力。同时,将自动化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实现机械的驱动和控制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
此外还应关注创新突破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以设计平台为核心,向研发的上下游进行延伸,对研发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备件、服务、技术文件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时更新。同时,快速打造产品可再制造体系,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是化发展的大方向,产品再制造是工程机械实现节能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未来5年,化再制造产品将真正的大量涌向市场,在市场形成之时建设一个完善的产品可再制造体系,刻不容缓。
回顾近十年的历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存在低水平的产能过剩,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人才培养等却有所忽略;中国起重机行业必须要彻底改变粗放式发展,不断创新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提升节能和智能化技术水平、加速产品可再制造体系建设、强化产品等寿命设计,促进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在加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仍需苦练化战略“内功”。化不仅是市场的化,还应该是资本的化,期待中国起重机行业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