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谁是经济大衰退中的赢家:“末日博士“忙做大生意

2012-10-15 16:10:301245
来源:中国机械网
  导读:自2007年底开始,经济陷入“大衰退”的泥沼之中。工人失业,公司破产,许多家庭资不抵债,一些国家至今仍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然而,与这些“大衰退”中的失败者相对的是,有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成为经济衰退的受益者。
  
  衰退论者:具有误导性但信者众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1月号(提前出版)文章】题:衰退论者(作者约瑟夫·奈)
  
  成为政治问题专家只需三步:确定一个已经在发生的趋势,预言它会持续,然后在这个趋势向前发展时宣布言中。当然,你必须保证自己确定的是一个真正的趋势,不是一个随后将回归原状的周期性变化。如果你犯了那种错误,到头来就会出尽洋相而只能希望大家忘了这事儿。“衰退论者”正是如此,他们堪称美国的可回收资源之一。
  
  衰退是周期性的。它们的程度有深有浅,持续时间有长有短,但终都峰回路转。然而,基本逻辑常识未能阻止许多人宣称大衰退是美国衰落的证据。例如,2008年,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说,危机表明,美国的走向终结,“由一个经济体和一个国家占据主宰地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德国*长做出类似的宣告。哈佛大学的一名历史学家甚至在2010年撰文称,美国跟希腊一样,美元濒临崩盘。政治左翼和右翼人士都纷纷长篇大论地预言美国力量可悲可叹的崩溃。
  
  为什么众多专家都大错特错?衰退是一个具有误导性的比喻说法,它假定国家跟个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我们对国家的生命周期知之甚少。西方的罗马帝国从鼎盛到解体用了300年。
  
  世纪英国失去美国殖民地以后,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哀叹英国沦落到与撒丁王国差不多。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工业革命即将造就英国的伟大世纪。简而言之,我们不知道美国正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此外,“衰落”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衰落和相对衰落。衰落是古罗马的那种结局: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经济体终因自相残杀的内讧和大批野蛮人的攻入而覆灭,而不是被另一个帝国的崛起打倒。虽然美国存在一些非常切实的难题,但它的经济依然富有生产力。在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研发支出位居,大学排名位居,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位居,创业精神位居。据世纪经济论坛称,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在**七位。这恐怕谈不上的经济衰落。
  
  相对衰落指的是国家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差距。差距缩小未必意味着其它国家将超过国家,更准确的是用记者法里达·扎卡里亚的话来说,那不过是“其它国家在崛起”。就将来美国相对于中国的力量而言,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治体系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它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猛,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十年内超过美国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但规模只是经济力量的指标之一,经济的构成也非常重要,而要衡量经济的构成,更准确的指标是人均收入。中国的人均收入即便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也要再过几十年。关于美国相对于中国衰落的预测还忽视了美国持久的军事和软实力优势以及中国的地缘政治劣势。
  
  随着印度、日本等国努力抗衡中国的力量,它们会越来越欢迎美国发挥影响。
  
  美国在衰落吗?诚实的回答是:谁也不知道。以我的年龄,我只能断定自己在步入晚年。至于美国是否已达到某种生命周期的顶点,我看不一定。尽管美国犯的错误导致了大衰退,我肯定不会根据过去十年的周期性事件来设置投注赔率。
  
  超级富翁:攫走大部分复苏果实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1月号(提前出版)文章】题:超级富翁(作者迈克尔·林德)
  
  忘了衰退吧在人类历*,要成为那个的俱乐部*的超级富人的一员,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
  
  没错,美国1%富裕的人初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收入的损失他们占了一半。在美国,在收入中他们所占的份额由23.5%暴跌至18.1%。不过在缓慢的复苏过程中,高收入者的反弹势头也要强劲得多。2010年,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赛斯总结:“在复苏的头一年.富裕的人攫走了收入增长总额的。”
  
  两个因素可以解释富人和其他人的复苏过程大相径庭的原因。首先,大规模失业毁掉了千千万万全部或大部分收入来自工资的人,但对靠投资过活的少数人没有直接影响。超级富豪大部分财富的形式是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
  
  其次,对普通美国人来说,财富重要的要素是家庭房产。尽管股市有了反弹.但截至6月30日,美国的私房房主仍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房产泡沫的破碎是典型美国家庭净资产中值在2007年至年间直降近40%的主要原因。尽管美联储和其他政府机构通过下调利率等手段成功稳定并振兴了金融部门和股市,但政治僵局阻碍了勾销或调整威胁中产阶级房市巨额债务的进程取得进展。结果呢?美国普通家庭的财富一直在衰退前的高点下徘徊。
  
  世界其他国家又如何呢?很难搞到关于财富的数据。俄罗斯寡头政治家、墨西哥巨头不习惯完全公布自己的所有资产。不过,现有信息表明,的模式与美国类似。
  
  美林公司和总部设在巴黎的凯捷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9年复苏开始时,资产在百万以上的1000万人的财富总额增长了18.9%。在2008年暴跌20%后,这群人的财富总额到2010年年底已逼近2007年时的峰值。瑞士信贷银行表示,2010年,44%的财富在这个星球上1%富裕的人手中。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2008年的一篇报告显示,这一比例相较于2000年略有增长,2000,年时1%富裕的人拥有40%的资产。与此同时,世界人口中较贫穷的那一半约35亿人目前只握有不到l%的财富,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食品价格上涨的重压下勉强度日。
  
  鲁比尼:“末日博士”忙做大生意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1月号(提前出版)文章】题:努里尔·鲁比尼(作者丹尼尔·阿尔特曼)
  
  对努里尔·鲁比尼来说,发生大衰退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他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宏观经济学家,因在2006年准确预言了金融系统将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崩溃而赢得“末日博士”称号。那么,他在过去几年里的处境如何?生意很好—一非常好。他的预测成绩呢?不太好。
  
  早在他进行先知先觉的预言之前,鲁比尼的兴趣范围就已经扩大到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常规活动以外。2004年,他把自己的个人网站变成一家小型研究企业,即鲁比尼经济咨询公司,专门搜集关于经济的新闻和观点。
  
  他自称长相“丑陋”,而这张脸背后的头脑如今是一个8位数大生意的关键。
  
  “我们2005年开业时只有5个人,现在大约有100名员工,”他告诉我,“我们是在纽约开业的,如今在伦敦有—个很大的办事处,在新德里也有一个。我们—开始关注的是宏观经济,现在聘请了一帮策略师分析各种观点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观点是鲁比尼大量囤积的一种商品。他是深夜脱口秀节目的常客,甚至出演了奥利弗·斯通导演的影片《华尔街:金钱*眠》。
  
  他坚称,美联储应当有目标地购买更多证券(美联储终在9月份开始这样做,达到每月400亿美元之巨),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卡在内的消费者债务需要进一步重组以便给还款展期和减少还款。不过,他认为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在解决经济下滑问题方面比欧洲*等做得要好。
  
  他还确信,假如世界各大经济体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应对措施,那么经济下滑还会严重得多。“如果我们没有大力实行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那么,大衰退可能已经演变成大萧条2.0版,”他对我说。事实上,回顾他在经济衰退过程中的种种预测可以看出,情况比他预料的要好很多。
  
  当然,预言并非要正确才有效。
  
  假如说鲁比尼宣称的惨景象没有成为现实,那么他的功劳大概在于提醒了*人警惕潜在的难题。
  
  气候变化否认者:因经济不景气受益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1月号(提前出版)文章】题:气候变化否认者(作者凯特·谢泼德)一部有关气候变化的纪录片阿尔·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给美国带来了24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这真的仅仅是6年前发生的事情吗?那时,“房产泡沫”这些字眼刚刚进入普通美国人的辞典;那时还没有发生雷曼兄弟破产事件;那时我们会自愿掏钱,坐在一间黑屋子里,聆听一位前副总统告诉我们,我们大家都会把自己热死。
  
  有那么一小段时间,人们对美国可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的成就充满信心。2008年4月,已经在离开白宫路上的乔治.w.布什总统断言,人类活动正在导致变暖,并发誓说,“美国人民的足智多谋和进取心”将帮助我们战胜这个问题。奥巴马总统那年晚些时候以下述承诺赢得了白宫的宝座。他发誓说今后4年将因下述情况而被人们记住:
  
  “海平面的上升开始减缓,我们的星球开始康复。”他的这个承诺此次变成了其共和党竞争对手取笑的对象。
  
  从那以后,美国没采取任何重大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政治*人除了偶尔义务性地提到此事,不再关心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选民也不关心这个问题。在上,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尽管对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行了大肆宣传,但并没有达成任何有约束性的协议来限定美中两国的碳排放量。今年6月,为纪念里约地球峰会20周年举行的大会号称为可持续的未来制定宏伟目标的“20年一遇的机会”同样令人失望,后只达成了一份不痛不痒的政治声明。
  
  对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事务缺乏热情很容易解释清楚:是经济衰退,傻瓜。然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既有矿物燃料行业雇用的枪手,也有一些真正不相信的人更愿意认为他们在这场辩论中赢了。
  
  在这个问题上并不缺乏科学依据。将更多二氧化碳排入我们的大气中带来的相关风险在近6年变得更清晰了。但气候变化否认者一直是不景气经济的受益者。美国对削减碳排放量兴趣的减弱几乎与失业率的上升同步。当住房抵押贷款无法及时偿还,当上司正在起草解雇通知书的时候,谁还有时间去担心融化的冰川?

上一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突围困局

下一篇:我国机械装备发展速度趋缓慢增长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