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机械网

登录

重组之后话转型-探析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2010-12-15 11:12:55936
来源:中国矿冶设备网 作者:高春棠

 <<返回

    煤炭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社会各界关注和议论的焦点。正确认识煤炭资源,客观审视煤炭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煤炭在山西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60多年的大规模强力开采,又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正确认识煤炭资源和审视煤炭行业发展至为重要;2009年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效,煤炭行业集约化、规模化、洁净化、多元化发展初步呈现,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安全保障大幅提升;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煤炭工业责无旁贷、使命重大。
  
  一、煤炭资源优势地位受到挑战
  
  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共610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1%,全省县一级行政单位119个中就有94个分布着煤炭,约占79%。全省形成三大煤炭基地:大同--宁武动力煤基地,西山--霍西、河东炼焦煤、冶金煤基地,阳泉--晋城的无烟煤基地。说起山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和煤老板。以前的教科书宣称: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占全国的1/3。好像山西的煤炭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国家煤炭网资料显示,2004年山西查明的煤炭资源量为2652.8亿吨,占全国25.98%,居位,内蒙、陕西、新疆分列二、三、四位。随着近几年新疆、内蒙、宁夏等地大型亿吨级煤田的发现,2008年全国预测煤炭资源量各省排名又发生重大变化,新疆预测资源量达到18037.3亿吨,占全国的39.62%,居位;内蒙12250.4亿吨,占全国的26.91%,居第二位;山西3899.2亿吨,仅占全国的8.56%,居*三位。即使我们按2004年全国煤炭的资源储量算,我省仅占全国1/4,远不是全国的1/3甚至更多。再加上山西煤炭开发早,建国60年来国家的大力投入和高强度开发,从1949年到2010年(2010年按7.2亿吨预计)累计开采煤炭大约119.46亿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实行的"有水快流"政策,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煤炭开采模式,一些煤矿采取掠夺式的开采方式,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加之某些地方存在严重的私挖乱采现象,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破坏,据专家估计浪费资源大约在200亿吨以上。到2005年山西采空区面积已达到5000平方公里,许多地方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轩岗成为我省大资源枯竭矿。这种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还造成大量环境欠账,如: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和引发的安全代价。2009年一季度内蒙古煤炭产量超过山西,对山西造成*震动,我们不再是煤炭老大,我们的资源远没有想象的丰富,开采浪费远高于实际所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以及煤炭开采安全考虑,2009年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臂"的气魄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
  
  二、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审视
  
  多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一煤独大的格局使经济发展一度陷入"成也煤炭、败也煤炭"的怪圈,山西人对煤炭的感情可以用"爱恨情仇"来形容。
  
  1、抗击危机、稳定经济的中流砥柱与一损俱损的态势并存。"十一五"的五年,是山西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期间经历了事故多发的困扰、全国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和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在2008年10月以后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省经济出现巨大幅度的回落。2009年后一个季度,由于煤炭行业恢复生产,月均产量超过6000万吨,保障2009年全省经济的稳步回升,走出了"V"形反转之路。无论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山西经济都受到巨大冲击出现大幅下降,1999、2009年山西经济分别增长7.3、5.4%,与上年比分别回落2.6和3.1个百分点,而在这两个年份煤炭产量分别下降20.9%和6.2%,经济增长与煤炭发展存在高度依存关系,经济结构的脆弱由此可见一斑。2009年煤炭行业增加值1952.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26.9%提高到2009年的58.9%,9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2009年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375.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9%;实现利润465.74亿元,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由于其他行业的大幅亏损,致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小于煤炭行业);实现利税873.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6%,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煤炭在经济中的占比达到了新水平。
  
  2、传统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与产业初级化共存。从"有水快流"的大规模开发到"壮士断臂"的兼并重组,从低水平的无序开采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山西煤炭行业走过了艰难曲折之路。由于煤炭在全省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新型化离不开煤炭产业良性发展。正是我省进行煤炭行业"三大战役"、全国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促进了我省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煤炭工业集约化、多元化、绿色化发展才*,好于其他几个传统产业。从2007年到现在,我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累计达到560亿元,为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储备了力量。今年1-10月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高出全省工业1.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60%左右,在四大支柱产业中排位,煤炭产量达到5.92亿吨,同比增长20.9%,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7.2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山西煤炭深加工程度不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缺乏高精尖产品,在国民经济产业链处于较低级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
  
  3、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与对民生改善拉动不足的矛盾。由于煤炭在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煤炭不仅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在全省28个综合实力强县中,重点产煤县就有18个,煤炭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的主要动力;"十五"时期,全省煤炭年均增长17.1%,GDP年均增长达到13.3%,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快时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则高达31.2%。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必然挤占了劳动者报酬在GDP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排位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特别是在CPI高涨的年份,居民实际收入经常低于名义收入,"被增长"成了多数低收入阶层的切身感受,近两年来,广大的产煤地区出现了因煤炭价格的高企而用不起煤或不得不使用外省煤的现象。
  
  三、整合重组取得重大成效
  
  新世纪以来,山西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通过煤炭行业的"三大战役",煤矿数由多时的1万多个减少为不足3000个;经过开展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不断探索山西煤炭转型发展之路;经过2009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程度提高产业集中度,煤矿产能由以前的9、15、30万吨提高到90万吨以上。到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煤矿企业名称预核准基本完成,采矿许可证变更率95%以上,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99.5%,主体到位接管率98%,主体企业对被整合煤矿的资金补偿到位率为74%,整合重组取得预期成效。
  
  1、煤炭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过煤炭行业资源整合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我省煤炭产业有了质的飞跃。矿井数量由2598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平均单井能力由30万吨将提高到9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和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煤炭开采"多小散乱"局面得到有效遏止,2009年省属焦煤、晋煤、潞安、阳煤、同煤集团煤炭产量达到2.97亿吨,同比增长11.7%;营业收入达到2749.14亿元,同比增长15.9%,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在2010年全国煤炭中,五大集团分列第4、9、11、12、13位。
  
  2、清洁能源大幅提高,新能源得到开发利用。为了提高煤炭附加值,我省大幅提高煤炭的洁净化程度,2009年洗煤产量超过3亿吨,入洗原煤占到煤炭产量的50%以上。山西煤矿多属高瓦斯(煤层气)矿,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甲烷)达116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的输气量。"十一五"以来,煤炭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煤层气由以前的抽取排放转变为利用,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煤层气开发利用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煤层气抽取企业达到9家,晋煤、阳煤、太原煤气化等企业加快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煤层气发电站、加气站不断建立,煤层气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气化山西"加快形成。
  
  3、循环经济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得到广泛实践,产业链不断延长加粗。西山煤电、同煤塔山、潞安等循环经济园区建立,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作用。煤制油、煤制醇、煤制气等煤化工项目广泛建立,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用于发电,粉煤灰也得到有效利用,用于制造新型建筑材料,对煤炭的"吃干榨尽"提升着行业的产业链和附加值,煤-电-铝,煤-焦-化,煤-电-冶,煤-电-建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煤炭企业实现了由输煤到输电再到输气三者有机统一。
  
  4、安全生产大幅提高,事故教训要警钟长鸣。2005年我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为0.902,随后逐年下降,分别是0.748、0.423、0.335,今年1-9月煤矿累计发生事故52起,死亡126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2412,同比下降了34.56%。由于安全措施到位,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发生,走出了"生产-事故-整顿"怪圈,避免了因安全整顿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波动影响。
  
  5、非煤产业迅速成长,多元化发展成为主流。煤炭企业在加快集约发展的同时,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单一的发展模式,加快产业间融合,由简单的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晋煤、阳煤、潞安三个企业集团非煤产业已超过50%;焦煤集团与太重合作建立煤机。煤炭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煤炭生产企业,涉足行业囊括煤化工、电力、冶金、建材、机械、运输多达几十个,多元化发展成为主流。一个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新型煤炭行业展现在人们面前。煤炭产业成为我省在全国具竞争力的行业,煤炭大省加速向立体能源强省转变。
  
  四、探索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煤炭是我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十一五"转型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脱离煤炭谈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十二五"时期单纯依赖煤炭"再造一个新山西"也是比较困难的。
  
  从*年发展看,"十二五"及未来煤炭发展受到瓶颈制约。煤炭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2000年全省煤炭产量2.52亿吨,2010年预计将达到7.2亿吨,年均增长11.1%,其中,前5年年均增长17.1%,后5年年均只有5.4%,远远低于前5年的平均水平,我省煤炭产能也接近极限,未来产量大幅扩张受到限制;新世纪*年正是我国对资源价格开放时期,山西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价格的市场化,经初步核算,10年间煤炭产品价格指数大约是352%,接近翻两番,虽然随着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升期,但再像前几年那样大幅上涨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加上国家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国家资源税开征,兼并重组后煤矿技术改造和安全设施投放,都大大加大煤炭开采成本,这些都会成为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长空间会受到限制。只有积极培育接续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才是出路。
  
  1.继续提高资源的深加工度,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大工程。资源是上天赋予山西的禀赋,我们要倍加珍惜自己的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好"资源为王"这张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高耗、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多元循环发展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利用大企业集团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资源跟着产业走,把煤化工打造成山西新兴支柱产业,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大家都知道,煤炭、石墨、钻石它们化学成分都是"碳",怎样把煤变成"钻石"就需要高新技术的"点石成金"。
  
  2.做好以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项目各项准备,发挥新晋商的新作用。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也是有限的,我们要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让资源在与产业的融合中实现价值大化,引导山西产业优化升级,真正做到"有中生无"。山西是晋商的发源地,晋商曾把山西人的智慧传遍大半个世界,开创中国现代金融业的雏形--票号。而煤老板在外界就是"一掷千金"的公子哥形象,与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有较大差距,这次资源整合从煤炭领域退出资金大约有1400亿元,政府要在引导他们向新晋商转变中发挥作用。积极促进外部资金与内部资金的融合,宽松民间融资环境,成立民间融资机构,一方面充分发挥资金在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扶持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引导这些资金向农业和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领域转移,为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发挥作用。
  
  3.加快煤炭反哺农业步伐,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全面小康建设顺利实现。山西是全国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地区,几年来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基金累计达到56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资源性城市转型和接替产业发展,使用好这些资金都将对民生改善发挥作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工作重点更多地用于关注民生,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也提出了努力"提高两个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求,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未来对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

上一篇:河南整顿煤矿力度加大 确保安全

下一篇:“十二五”将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