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选矿厂“69%工程”成功投产
- 2009-06-24 10:06:38655
近日,记者来到选矿厂选矿车间,在新建再磨“69%工程”新厂房外,绿色植物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厂房内,虽然冷峻的大型设备鳞次排列,但人性化的操作环境让你处处感受到现代化生产模式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
对于提高再磨精矿新系统品位至69%技术改造工程的成功投产,选矿厂厂长翟文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从规模上讲,包钢选矿厂在全国黑色冶金矿山规模以上的44家选矿厂中排名。但从指标上讲,却尚有一定差距。而采用电磁螺旋柱——细筛再磨——弱磁选处理再磨精矿,能够使精矿品位达到69%(简称为’69%工程’)。这一工程的投运,标志着包钢磁矿选矿工艺及指标达到了国内水平。”
一个投资7000余万元的新项目的建成投产,何以会让厂长翟文华如此兴奋?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答案渐趋明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年初,选矿厂出台了《建设国内选矿厂实施方案》,响亮地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实现“六个”,即装备、工艺技术、职工素质、管理、指标、环境,也就是要把选矿厂建设成国内企业。这是为适应包钢实现“双百亿美元”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必然选择。作为包钢的原料基地,如果不能使以铁精矿为代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一个新的提升,选矿厂就会拖包钢发展的后腿。
其实,提升铁精矿品位,为高炉提供服务,一直是选矿厂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铁精矿是高炉的“主食”,如果“吃”的东西不好,就会消化不良。而一旦闹起“消化病”来,高炉铁水的产量和质量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更何况,因为白云鄂博铁矿石具有难选、难冶炼的独特性,加之自产铁精矿量不能满足炼铁生产的需求,包钢必须配加数量可观的外购铁精矿,所以,对于吃“百家饭”的高炉而言,迫切需要质量稳定的铁精矿原料。
翟文华对记者讲,多年来,为了让高炉“吃好”,选矿厂在包钢的支持下,在落实“精料”方针上下了大功夫。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针对白云鄂博铁矿“提质降杂”的科技攻关从未停止过。2002年年初,选矿厂三系列“再磨再选”新工艺顺利投产,经过“精磨精选”后的铁精矿与白云鄂博自产精矿混合均匀后被直接输送到炼铁厂烧结区域,让烧结工艺吃上了“精料”。然而,随着包钢产能的不断提升,铁精矿外购量也直线攀升,三系列的产能已不能适应炼铁厂所需。为此,包钢决定建设一条铁精矿再磨再选生产线,专门用于外购铁精矿的“精加工”——这就是于2005年9月28日建成投产的选矿厂“新再磨”。与三系列“再磨再选”老系统相比,再磨新系统工艺及设备更为*,且二者所对应的用户也有所不同——三系列“再磨再选”老系统主要供给炼铁厂烧结矿生产用料,而再磨新系统则直接供球团工艺生产,其225万吨的年设计生产能力基本与包钢现有带式球团、竖炉球团生产及未来发展相匹配,从而实现了包钢炼铁所需“熟料”——烧结矿及球团矿的生产与选矿厂两条“再磨再选”生产线及自产精矿生产线一一对应的合理供给格局。
然而,随着包钢对标升级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当时67%的品位与全国选厂69%的品位相比,仍然有差距。为此,包钢专门召开会议,决定再上一条再磨生产线。至此,“69%”工程浮出水面。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建设,2009年3月份部分设备投入运行;4月14日全线贯通;5月6日,再磨铁精矿品位跃升至69.1%。
选矿厂对从鞍山腾辉公司引进的“电磁螺旋柱”选矿新设备进行了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仅化解了外购铁精矿品位高低不等、粒度大小不均、杂质含量各异等诸多矛盾,值得推崇的还在于,该工艺可以将外购铁精矿的品位提高1.8个百分点、把二氧化硅的含量降低了0.49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对高炉生产大有裨益。
提及“69%工程”的意义,选矿厂厂长翟文华说,作为包钢提质降杂的“精料”工程,其终的效益体现在高炉提系数、炼铁降焦比上。而对选矿厂来说,因为新工艺增加了流程、增加了设备、增加了能耗,如果算经济账,选矿厂不是赢家,但是算总体效益,“69%工程”带给包钢的是可观的经济效益。